要是世上有兩個我,會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
當然,我知道,世上只有一個我,一個獨一無二的我,即使是雙胞胎,樣貌再相似,但也是兩個獨立的個體,不能混為一談。
忽爾有一刻鐘,我竟然想身邊多一個我,目的只有一個──為自己拍照。
小時候,從不害怕拍照,在鏡頭前總能開懷地笑著拍照,然而,在小學後期、初上中學開始,便開始害怕鏡頭,只要遠處有人拿著相機,面容便會開始繃緊,混身不自然,直到畢業,仍是不習慣面對鏡頭。
直到真正擁有一部相機後,仍是喜歡拍攝多於被拍的感覺。
不過,人總會改變心態的時刻。一心以為只愛拍事、拍人,自己不喜歡被拍攝的心態會繼續下去,誰知道,這心態竟然有動搖的一刻。沒錯,為別人拍下最美的一刻是一件樂事,滿有滿足感。然而,偶然翻看相片,發覺當中景物依舊,人面卻全非,回看相片,卻發覺有自己的相片卻是少之又少,雖能回看景物的變遷,卻回顧不了自己的改變,不是一件無奈的事嗎?
只要建築物仍未拆卸,無論何時也可前往再拍攝,可是,人呢?卻天天也在變而不自知。雖然沒有長高,面貌也沒有大改變,然而,歲月不留人,十年前的自己,跟現在已有很大的變化,十年後的我,跟現在也定必有所不同。從沒想過每張相也要有自己的份兒,可是現在的心態是,在一百幅相片中,要是能有一張相片是有自己樣子的話,好讓將來可以回味一番,那便好了。
可是,這只是一件說來容易的事,實踐起來仍有一定的困難。
首先,要找到一個願意為自己拿起相機拍攝的人。當一人前往拍攝時,要在茫茫人海中,向一個陌生人搭訕,「可不可以幫我拍一張相?」其實並不容易說出口。另外,即使找到「人選目標」,仍是要看是否幸運,能遇上一個懂拍照的人。即使對方滿是誠懇地為自己按下快門,要是對方「手震」,相片拍出來也是徒然。看著一幅震動不已的相片,心中一沉,再沒勇氣找另一個人為自己「補拍」一張了。
能找到一個人為自己拍照已不是易事,更不要妄想對方能為自己拍下一幅充滿構圖的相片,心中只想,只要能清楚看到自己的容貌便已足夠了。
這個時候,心裏便會忽發奇想,「要是身旁有另一個我便好了」,只因自己最懂自己的心,即使拍出來並不是最好的,至少,不會麻煩到別人。
間中也想拍下一幅半幅相片,縱然那只不過是一幅「到此一遊」相,也是好的。偶然朋友主動提出為我拍照,內心既驚且喜,一方面為朋友對自己的好而感動,另一方面,卻不自覺地緊張起來,畢竟自己也不是一個懂拍照的人,角色倒轉,從鏡頭看出去,跟被拍攝的感覺很不一樣,面對鏡頭仍是有點呆板,想起來也忍俊不禁。
當然,現今要為自己拍照,除了可以「自拍」外,也可以利用腳架為自己拍一幅「四平八穩」的相,然而,自己站在腳架前拍攝,與人缺乏溝通,沒有「一、二、三、笑~」的一剎,總是覺得怪模怪樣的。
從以往對鏡頭極度敏感的我,轉變成一個不害怕鏡頭的人,已是一個進步。縱然身邊沒有另一個我為自己拍照,只要,間中有人能幫我拍一兩張相,已教我十分滿足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