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相機拍攝,可以選擇胡亂地按下快門,隨意地把身旁的人和事拍下來。要是把攝影當作興趣、示相片如藝術的話,可以鑽研不同的環境、角度、色彩、構圖等等,令平凡的相片變得獨一無二。
拍攝者要有一顆觀察入微的心,方能把最美、最精彩的一刻捕捉下來。要是被拍攝的是死物,可以任意擺佈;要是被拍攝的是動物、小孩,想他/它定下來是不可能的事,只好依靠拍攝者來遷就。唯獨拍攝人像,才能從中加以提點與指導,從而拍出一幀好照片。
不要少覷擺pose的難度,原來不是人人也懂得如何在鏡頭前展現最自然、最美的一刻,我便是當中的佼佼者。小時候,天真瀾漫,要是心情佳的話,便會聽著大人的指揮,坐這裡拍也行,站在那邊也行。可是,忽然有一天,突然對鏡頭顯得敏感,繼而進化為恐懼。那怕是玩得再高興、笑得多燦爛,只要鏡頭一提起,整個身軀立即僵硬起來、笑容也頓時變得牽強、生硬,無論如何哄著或分散注意力也好,已再不能投入,未能重展當初的表情。
患上「鏡頭敏感症」已有多年,近年才發覺自己以往拍照實在拍得太少,日後可望的回憶越來越少,覺得是時候改變一下,加上,已跨越了當年害羞、怕事(相信很多人也覺得青少年的自己是最醜陋的吧?)的階段,現在已是「老皮老骨」,沒什麼可怕,便開始想為自己拍照。
或許很多人覺得,拍照留念本是一件平常不過的事,沒啥特別,為何把它當作是一件了不起的事?須知道,要一個害怕鏡頭的人,轉而慢慢接受鏡頭的「目光」,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呢!
然而,由於疏於「練習」的關係,即使自己不再懼怕鏡頭,可是在鏡頭前,總無法擺出不同的姿態,來來去去也是一號笑容加上二號姿勢,第三張相片,已是「江郎才盡」,再沒表情可提供了。
真羨慕一些人,只要在鏡頭前,便可以有源源不絕的表情提供,款款新鮮,個個不同。即使如東施傚顰,參考著人家的舉手投足,結果仍然像一個大傻瓜一樣,最後只好放棄,繼續沿用自家的一、二號表情,唯一有所不同的,便是背景了。
坊間流傳的「一、二、五」表情,雖然活潑有趣,但卻只適合年輕的「小妹妹」,對一個徘徊在成熟到中年的我來說,實在嬌俏得過份,自己絕對接受不來。
看來,我仍是只能活於一、二號表情,做一個生硬、沒表情的木獨王,「pose王」只好留給那些模特兒好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