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買回來的刀子,鋒利無比,每次拿在手上,也得步步為營,只要一不留神,「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成了刀子開封後的首名「損手」,在手背上畫上一道傷痕,「血染新刀」。那時候,為時已晚,已不曉得該讚嘆刀子的鋒利度,還是抱怨自己的反應遲緩好了。
再鋒利的刀子,長久使用下去,也有會被磨蝕的一天,刀鋒變得鈍,切口再也不「乾淨俐落」,這時候,是否代表著它已失去原來的功能呢?它的主人,會否因此而捨棄它,寧願買一把簇新的刀子,舊的,要不便被丟在抽屜裡的一角,從此不見天日;要不,便被完全放棄,當作垃圾般送到堆填區去。
除非它設計不安全,或是刀柄跟刀身斷為兩部份而非丟不可,否則,要是只因刀鋒變鈍而捨棄不用,有點可惜,也是浪費。磨刀石的出現,彷彿是「救刀功臣」。
市面上推出各式各樣的新穎磨刀石,外型輕便、精緻,最重要是,它安全及易於使用。要是不細心留意,不會察覺它就是一個能令刀子「眼前一亮」的磨刀石。然而,在我心中,只要一說起磨刀石,在腦海裡立即浮現了一塊長型的的鐵塊,又笨又重。常無聊地想著,要是不小心把它丟在地上,地板會凹陷嗎?再危險一點,要是雙腳未能立即反應過來,雙腿定必遭殃!
我也曾看過母親在廚房內磨刀,坦白說,我沒這膽量、信心能自個兒跟刀子「磨合」,因為我總以為,再鈍的刀,只要遇上自己的手,很容易會見血收場!
以前,聽家人在話當年時,街上經常出現一些小販,在街上叫囂/叫賣,街坊便會把已變鈍的刀拿到他們面前,刀刃在鐵石上左右廝磨,不消一會,一把鋒利的刀便在眼前出現。這舊日的蹤跡,幾近絕跡於現在的社區,然而,竟然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發覺它就在自己的附近!
一塊簡陋的小木板,上面以紅色漆油寫上「磨刀」二字,小木板放在一個不顯眼的小角落裡。磨刀的人,靜靜地坐在街角,等待客人的光顧(說不定,很多戶人家也是在等待這古老的「磨刀技術」呢!)。好不容易,等到一個拿著刀子的客人光顧(哈哈,這該是唯一機會,拿著「攻擊性武器」而不會把人嚇著吧?),磨刀人以熟練的手勢,「刀光劍影」,專心地拿著刀,在磨刀石上廝磨著,一會兒,一把如新的刀,再次交到街坊手上,兩人也同時滿意地笑了。
活在新科技的社會裡,一切也以方便、快捷為先,但隨著「方便」而加送「冷酷」,相反,古舊的人與事,或許是欠缺了一點效率,但當中的「人情味」,卻是十分濃郁,每當把刀拿在手上,在手起刀落的同時,不期然會想起,那個曾為自己用力的磨刀人,煮菜時,會更加賣力吧!不過,在回味的同時,謹記要小心刀鋒,「利刀無眼」,別要為餸菜加上一點「血紅」的色彩啊!
個時有線訪問過而家仲有做磨刀的師傅,原來磨刀好有學問架!
回覆刪除香港 磨刀就易啦.
回覆刪除落街就得重唔易? 美國無人 磨刀的, 有都貴過買新的
回覆刪除我未見過有人磨刀喎~反而擦鞋就有!
回覆刪除我試過用碗底係咁2磨幾下, 幾得意呢; 磨刀石就唔敢了, 怕怕~
回覆刪除屋企有磨刀石, 不過我唔識 磨利, 磨 鈍就 識.
回覆刪除我想起小時候爺爺在廚房磨刀的身影~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