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是最強的盾牌。年紀輕,不知天高地厚,未必能全然掌握事情的是非對錯,不知孰對孰錯,縱使做錯了,也可以搬出「他/她還小」、「只是細路仔/女一名」云云,便可以把過錯或責任推卸得一乾二淨。然而,我們是否盲目地以「年輕」為藉口,便可以任意妄為而不需要負上任何責任?
沒錯,當年紀還小時,對很多事情也一知半解、甚至不知不解,因不懂而出錯,時有發生,只要明白當中的錯失,繼而改過,避免重犯,教訓仍是有其價值。可是,明白自己「做錯」的人少,覺得別人針對自己的,卻越來越多。問題癥結所在,已不再在於「對或錯」上,而是當事人的態度。
「孺子」是否「可教」,建基於是否「受教」。姑勿論那是一個蠢人、笨人、愚人也好,只要他們能本著一個虛心謙遜的態度,縱使能力再差,同一件事情需要反覆提醒數遍(可能會令自己吐血翻眼),至少,對方還是願意「受教」。對於一些態度傲慢自滿的人,無論如何循循善誘,對方也只會以一個不可一世的嘴臉「相贈」。
當年紀還小時,還可以理直氣壯地說自己少不更事。然而,當踏足社會工作後,人便要學習變得成熟及穩重,即使家裡、學校沒有教導,從身邊經常接觸的人身上,或多或少也應知道一二。所指的,並非要埋沒良心與宗旨、隨波逐流或阿諛奉承,而是該明白什麼事是「可為與不可為」。對人作出基本的禮貌,並不代表「擦鞋」,而是對人對自己的一份尊重。俗語說,「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要是連基本的禮貌尊重也欠奉的話,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也只會變成奢想。
我並非想說是道非,更非自命清高,然而,對於某些年輕人的行為,實在看不過眼、不吐不快(或許以下情況,並不限於年輕人,偶然也會發生在入世「已久」的「成年人」身上,這些人,只能說,「沒得救」了。)
當一名新人,經驗尚淺,在未完全熟識及理解運作之前,理應虛心聆聽及學習。除非那是一名超卓非凡的天才,未學已懂,才勉強稱得上有資格「認叻」。然而,一個真正有才幹的人,又怎會自吹自擂?能力高低,是由別人來評價,更非由自己「誇啦啦」得來的。新一代的「毛病」(請別誤會,我並非「一竹竿打一船人」),總會覺得自己的一套才是最有效率,舊有的,卻是過時失效。自以為是,態度自會變得輕佻浮躁、目中無人。稍為遇上一點小「挫折」(所謂的「挫折」,其實只不過是未能如他所願、「順風順水」而已),便大發雷霆,以洩心頭之不快,同時,彷彿要向其他人「宣示」自己正在「忙碌工作中」。
抱怨工作不順利,你我也曾試過,這是人之常情,然而,像小學生般無理地咆哮大叫發脾氣,除了影響他人的工作情緒,還突顯自己不專業的工作態度。小事也如此「忟憎」,如何做大事?
除此以外,在工作時間內,公然辦理私務而面不改容,是我行我素、有性格?還是目中無人、不把工作放在眼內?相信沒有人能站出來,理直氣壯地說自己從來沒有在工作時間內做私務,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偷偷地」辦理私務,相信老板也會「隻眼開隻眼閉」。縱使上司不作聲,也不代表他認同這做法,只是他相信員工有自制能力,不用事事管束。老板「識做」時,當員工的也應「識做」,先分清工作輕重,即使在閒時做一些跟工作無關的事,也應本著「寧比人知、莫比人見」的態度,否則,給當面拆穿、甚至訓話,出醜的只是自己。
還有更多、更過分的例子,未能一一盡錄,唯一可以說的,只有「咁都得?」。
當你無論如何友善地、婉轉地勸導對方時,對方卻毫不在乎,再費唇舌,也只是徒然。結果嘛?連發聲的氣力也省回、乾脆把話吞回肚裡去。這樣一來,非但沒有把情況改善,相反,令對方變本加厲,以為自己的態度及做法才是正確(因為沒有人「敢」說他半句),他越來越得意忘形,自己卻越來越氣憤。難道,這就是年輕人的專利?這就是敢作敢為的表現?
原來,我一直也未有「享受」過當年輕人的「權利」。
作為旁觀者,當然可以「忍」,因為他只不過是當中一名過客,跟自己扯不上任何關係。只是替他感到可悲,這樣的做人處事態度,可以維持多久?二十歲可以狂妄、三十歲可以自大,可是四十歲、五十歲呢?到時候,還能高聲疾呼「我還年青、只是少不更事」嗎?要是沒有把基礎打好,仰仗自己年輕,抱著不可一世的態度,是註定的失敗者,永遠跟「成功」無緣。
年輕唔係大哂,更加唔係做錯事嘅借口呀!
回覆刪除命運中各自隨緣~ 世事無一定的. 最怕睇死人. 鹹魚都會番生的. 年青錯得起, 有的是時間. 無嘢惨得過人地有錢, 有青春, 嘻嘻
回覆刪除幾代一個generation,有時我都唔明佢地諗乜。但或者比多幾年佢地,大個左成熟左會有另一番體會呢。
回覆刪除「恃細行兇」對自己冇乜得益, 俾你過得一次骨, 第二次未必有咁好彩! 還是踏實點好!
回覆刪除迷女做咩咁長氣
回覆刪除我也不明白他們在想什麼?
回覆刪除我都冇咁好命~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