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種很矛盾的動物(至少我是!),面對熱鬧與冷清,總是顯得有點不知所措。
在熙來攘往的街道,我們會嫌人多嘈雜、太擠迫,連呼吸也顯得有點困難;反之,在過分冷清的街道上,我們卻怕人流太少,令不法之徒有機可乘,怕在轉角暗彎處有危險,不得不更加提高警覺。
另一個例子,我們到店舖閒逛,總喜歡湊熱鬧,已有顧客在內選購的話,目光自會被吸引前往參與其中。但當店舖門庭若市,卻又怕過分熱鬧、人流太多,前呼後擁、互相碰撞時,輕易把逛街的雅興搞垮。然而,要是店舖冷冷清清、門堪羅雀時,卻又怕那是一家不受歡迎、甚至是有問題的「黑店」,顧客更加因而卻步,不敢入內選購。
受歡迎的店舖,內裡賣的產品,認受性相對較高,貨品的質素,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保證,當然,會否盲目跟從選購,便得看各人的定力了。
折扣大,吸引力自會提高。即使抱著「慳得一蚊得一蚊」,折扣再吸引,要是得物無所用的話,縱然是免費,也只不過是浪費。你有遇過一些「熱心」的銷售員的銷售技倆嗎?他們喜歡以折扣優惠作最大的賣點,總以為貨物只要便宜有折扣,作為(潛作)顧客,定必「要」選購,不買的人,彷彿跟一名傻瓜無異!要是定力不足的話,很容易便被說服,把一些無關痛癢的東西買回來,事後卻後悔不已。
要是物品買回來沒作用,大不了便把它轉贈給其他有需要的人,令物品有「歸宿」、避免浪費的同時,也令有真正需要的人得到所需的東西,一舉兩得。試想想,當優惠真的吸引得有點過分,便宜得太離譜的話,不禁開始感到疑惑。究竟,這是商戶想出來的速銷手法,製造口碑,引來迴響?還是商戶希望回饋大眾,藉以報答顧客一直以來的支持?還是,這是商戶想出來的詭計,以不良手法,在短時間之內,以各種方法令人相信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唔買就笨」,盡量套取大量現金,然後一走了之?
或許,我是想多了。然而,購買東西的第一大原則是,「買得開心、用得放心」,要是在還未有付款以前,已有不少疑問在腦海中盤旋的話,已經失去購物的第一大樂趣!因為這種謹慎,吃虧(或是蝕底?)在所難免。當別人在喜孜孜地說以一個低價格買回來的「戰利品」時,自己卻只有觀望的份兒。縱使被人笑著說笨,不會把握機會,但我仍會先盡量作出衡量,才會決定是否購買。畢竟,「超買」與「超賣」,對消費者來說,也未必是一件100%的好事。在「超買」與「超賣」的背後,除了產品本身的質素成疑外,隱約還包含著一份隱憂。
我怕多人的店, 多人的商場, 簡直好似行花市的感覺, 頂唔順呢
回覆刪除以前都會被吸引,而家就要諗清楚啱唔啱用至考慮啦!
回覆刪除好多時我都會買左後悔的衫...
回覆刪除我覺得我跟你越來越像,事關我居然發現自己好像有點「選擇恐懼症」。
回覆刪除唔出街咪少破財囉~!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