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日星期二

黑暗的恐懼



在光明與黑暗之間,我們還是喜歡前者多一點,畢竟,在光明中,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不會模糊不清。黑暗,神秘而可怕,跟未知幾乎劃上等號,從而令人失去安全感。


 


有人害怕黑暗,只要稍為昏暗便會嘩嘩大叫,在黑漆漆的環境下,容易產生不安。比方說,有人不能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下睡覺,總要亮著一盞燈,方能安然入睡。相反,有人卻連丁點兒的光線也不能接受,要在全黑的環境下,才能進入夢鄉,要是無法把所有光源截去,只好另尋方法,例如,戴著眼罩睡覺。


 


有沒有試過,在家中,閉上雙眼,只憑觸覺、聽覺等其他觀感來走路,結果怎樣?明明那是來回走了千萬趟的地方,還口口聲聲地說「閉上眼也知道xx放在那裡/路怎樣走」,但當「眼前一黑」,只憑觸覺來摸索時,原來,再熟悉的地方,頓時變得陌生,舉步維艱。那種恐懼與不安,原是那麼可怕的。


 


我不是一個怕黑的人,總不明白,黑夜有什麼可怕。尤其是當自己成為一名旁觀者,看著人們在黑漆漆的環境下,觸摸著一些明知不可能傷害自己的東西,仍是害怕得嘩嘩大叫,不禁暗自偷笑。然而,當設身處地、親歷其境,不能目睹而只能觸摸的話,憑觸覺加上腦海裡的「幻想力」,要把握在手心的東西,繪聲繪影地描述出來,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更想不到,自己竟然同樣會說「我好驚!」!

一直以來,我們習慣要以雙目觀察,把事物「形象化」,一旦未能「目睹」,信心自會動搖
(甚至破滅),換來懷疑猜度。


 


活在黑暗中的日子,一秒也嫌多,更何況是那些真正的失明人士?他們比我們有著一顆更勇敢、更無懼的心,他們比其他人有著一個更強的信念,才能跟黑暗做「朋友」。恐懼,其實並不是來自黑暗,而是心魔作祟,當克服了、習慣了,黑暗,再不會是恐懼的源頭。

4 則留言:

  1. 我們習慣了光明,就是短暫失去了也覺得難受,真偑服失明人仕那份堅毅與不屈!

    回覆刪除
  2. 恐懼的源頭是不信任!

    回覆刪除
  3. 摸黑都可以潛逃……勁!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