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經歷,成了明日的故事。
年青人,總覺得上一輩「想當年」是一件老土不堪的事。一聽到想當年,便會覺得長輩只會長篇大論,內容沉悶乏味。願意坐下來聽一會兒,已是天大的面子,再聽下去,只怕悶得發慌,最後,不是選擇支支吾吾,便是漠視(甚至無視)對方所說的故事,然後繼續埋首,沉醉在自我的享樂中。
然而,想深一層,聽想長輩昔日當年情,回味當天的點滴,以幻想力把當年的經歷圖像化,讓思想穿梭時空,回到當天的情景,未必是一件苦差。只可惜,任憑「當年」說得如何動聽,也不如設身處地般震撼。不過,光陰一去不復還,我們無法回到過去,只能從長輩的口中,把昔日的點滴娓娓道來,從中了解他們多一點。
「想當年」,有甜有苦。隨著歲月的流逝,當天受的苦難,也會變成今天的回憶,細味起來,苦樂參半,換來的,說不定只是一刻苦笑。
或許,自己真的老了,覺得長輩們的故事,平凡卻動聽。當中,未必是驚天動地,但卻是甘之如飴。不禁在想,要是他們沒有跨越昔日艱苦的磨鍊,哪能換來今天平穩的生活?
聽著當年的逸事,一起發出會心微笑,甚或一起哈哈大笑。然而,當說上某些苦澀的點滴,那種揪心之痛,不為外人道。縱然沒有親歷其境,淚水卻自會在眼眶內不停打轉。乖乖地聽著故事,不敢把內心情感展示在臉上,只能強裝鎮定,不敢流露出半點情緒的起伏。
故事可能很簡單,卻過份真實,有時候,更會沉重得令人吃不消。不禁反問甚至責怪自己,是自己對他們的了解不深?還是從沒有從他們的角度出發?偶爾會想,倒不如乾脆不聽不聞,「無知最快樂」,總比聽罷心有戚戚然為好。可是,再想深一層,他們選擇宣諸於口,而不是藏諸於心,目的也是希望找一個聆聽者,聆聽他們,令他們的情感得以抒發。既是如此,耳朵便乖乖地打開,細聽他們的當年逸事。
縱然那不是長輩的「當年事」,只是一些平凡如你我的「七百萬人的故事」,當中的主角,或許只是淡然地道出自己的故事,與此同時,卻勾起自己內心深處的某個記憶,未必悲從中來,卻會感同身受,從而牽動自己的情緒。
我不善說故事,卻出奇地喜歡聽別人說故事。憑著話當年,從而推敲出這人原來有這樣的經歷,才造成今天的你/我/他。
迷迷妳是說故事的能手啊!
回覆刪除我最鍾意聽故事的
回覆刪除你咁話都唔識說故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