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3日星期二

名牌玩具



跟現代小孩相比,與我年紀相若的一撮人的「幸福指數」,遠不及現代小孩。還記得那些年,要得到玩具,並非一件易事,至少,還要作出某程度上的等價交換,例如:十次默書一百分、測驗達到85/90/95分或以上、考試名列前茅等等,才有望得到玩具作為獎勵。就是因為未能事事「心想事成」,因此,每一份禮物,也珍以重之,即使玩具已殘缺不堪,拿在手上,仍是玩過不亦樂乎。


 


不是每個家庭也能負擔得起昂貴的玩具,偶一為之,才會到玩具店、文具店買玩具,快餐店附送的小玩具更成了珍貴的禮物。有時候,甚至會自行發揮創意,自製玩具。直到長大後,有了經濟能力,把昔日未能擁有的玩具買回家,一圓小時候的小夢想,kidult就此產生。


 


生活質素逐漸提升,新一代小孩子,能擁有的實在很多,其中一個原因是,現代父母希望把最好的留給小孩,所以,會盡能力把滿足他們。那怕只是學懂穿鞋帶、上課沒有哭、把功課做好、把飯餸吃完,便已能得到玩具作為獎勵。玩具的款式繁多,不獨小孩子喜歡,就連超級超齡的我,走到大型玩具店裡也禁不住嘩聲四起。玩具精緻程度令人咋舌、像真度極高,基本上是真實生活中的「濃縮版」,絕不兒戲。玩具再不是以迷你見稱,相反,玩具的體積越見龐大。


 


作為已長大的「大小孩」來說,也恨不得把玩具立即買回家,更何況是年紀小小的小朋友?每次在街上看到小孩子,花盡力氣把一盒幾乎高於自己的玩具摟在懷中,便會吸引著自己的目光。不禁在想,玩具的價值,跟體積未必成正比例。小玩具固然可以價值不菲,但「龐然大物」也不代表它是便宜貨色。


 


從小朋友的角度出發,玩具的「好玩」程度才是最重要,否則,即使你贈送給他,他也不會瞄一眼。相反,於家長而言,玩具的安全性卻是不容忽視。無可否認,大廠商出產的玩具,品質有一定保證,價錢也相對地提高。話雖如此,這並不代表沒有以名牌包裝的玩具不值一玩。有時候,廉價玩具也能深得小孩的喜愛。


 


品牌,只是商家製造出來的東西。對小孩子而言,他們根本不知道品牌是否有名(不排除有些小孩從小已「認識」各種品牌),他們只在乎玩具是否吸引,能否引起他們把玩的衝動。從玩具城把最貴最花巧的玩具買回家,也不見得一定對孩童的身心發展有益處。畢竟,玩具的好玩之處,是在乎它的益智性及啟發性,而不是在於它的金錢上的價值及是否「系出名門」。再者,小孩子最渴望得到的,未必是一份簇新的玩具,相反,要是父母能陪伴在旁、騰出時間跟小孩子一起玩樂,即使只是一張白紙、數件簡單的工具,他們亦會樂此不疲。

3 則留言:

  1. 唔覺得比宜前快樂...

    回覆刪除
  2. 哈哈,前半段係咪講緊我?

    回覆刪除
  3. 以前的玩具好玩好多架~我最有印象係玩MASTER MIND!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