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態度率性、言詞倔強,我選擇接受,因為語調是天生的,他們有話直說,廢話不多說,沒有玩弄什麼手段,工作最後得以如期完工;
別人無知,我選擇忍耐,因為他們經驗尚淺,深信假以時日,知識及經驗自能慢慢累積起來;
別人情緒化,我選擇體諒,因為他們或許有著不為人知的苦處,一時間控制不了自己激動的情緒;
別人做錯事,我選擇原諒,只因人誰無錯,從錯誤中學習,記憶更深刻,下次不會重犯;
別人的無禮,我選擇容忍,因為彼此的生活環境不一、文化差異,就當作是忍一時風平浪靜;
別人的無理取鬧,我選擇無視,唯有這樣做,才能避免發生爭吵。
然而,要是以上的種種,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話,後果可是不堪設想,甚至「足以致命」!
有話正說、不轉彎抹角,說不定會被說成無禮,質疑為何不對言詞加以修飾?
如實陳述,不加多亦不減少,卻被說成沒有加以分析、不全面,最後還會怪罪於自己;
要是加添一些個人意見(或經驗),卻被質疑當中的可信性及成效;
面對提問,未必每次也能立即把問題解答,一旦表現出類似啞口無言的表情,便會被認定為是一個沒料子的人;
誰會料到,記性太好、有問必答,也可以被說成是一種過錯?
要掌握資料,文檔固然重要,畢竟,有根有據,白紙黑字,不容抵賴。然而,要是每次也「看稿」做人,難免被當作不熟悉程序、沒有做好準備功課。因此,消化內容,了解當中的來龍去脈,加上每天的艱苦訓練:每天做同樣的事,訓練有素,終有一天,熟悉得幾乎連閉上眼睛也知道如何處理吧?難道為了顯示自己有料子、說話有根據而不是胡言亂語,每次發言也先以一疊厚如電話簿的說明書,以展示「實力」嗎?
畢竟,要在雞蛋裡挑骨頭,比任何事也來得更容易,正面來看,它是一項挑戰,令自己不要故步自封,凡事要做到盡善盡美,盡可能減少別人對自己的挑剔。負面一點來看,或許是對方刻意打擊自己的自信,從而抬高對方的地位,把微不足道的瑕疵無限放大,難免會反問及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如此不濟?
人家做錯事、說錯話、態度強硬,我企圖為他們找出各種原因而作出體諒與包容,但當情況逆轉,誰會設身處地從我的角度出發,繼而待我寬容一點?
如果多d人可以體諒包容別人, 咁呢個世界會和平好多
回覆刪除唉....好多人總是
回覆刪除只看見別人眼中的刺, 卻看不見自己眼中的樑木!!
有時我覺得好多人係老馮,你易話為唔只比多d嘢你做,仲易d搵你黎賴。
回覆刪除呢d情況真係見得多,好多人都好好命;只有自己做唔出,唉~唯有認命囉!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