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樓的結業,多是在無聲無色下發生。門外閘門突然張貼出「內部裝修,暫停營業」,人們便知道並非真正的進行裝修,而只不過代表店主已易手,昨天還是門庭若市的酒樓已經不復再,改一改酒樓的名字,內裡裝修稍微改動一下,不日再重現在人們面前,對酒樓的「改頭換面」已見怪不怪。
上酒樓吃著一盅兩件,是香港的特色,也是一家人共聚的好地方。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加上新興菜館的出現,上酒樓,對某些現代人來說,已變成一項「老土」的節目。新式酒樓還好,至少環境、氣氛也跟著時代的步伐,坐得舒適,吃得也有特色。相對來說,一所經歷了數十年的舊式酒樓便變得古老,沒太多人願意前往。要不是龍門酒樓「光榮結業」,你猜會不會有這麼多人慕名而來,對它「懷念」一番?要是它仍能繼續經營下去,我們會不會仍是過門不入,偶然經過便看一眼便算?
在現今營商困難重重的社會裡,無時無刻也要跟同行的競爭對手爭取營業額,同時也要與時並進,否則只會面臨被淘汰的下場。看得太多「開業」、「結業」的店舖,漸漸已變得麻木,不覺得是什麼一回事。然而,龍門酒樓畢竟是一間屹立數十年的酒樓,飽經風雨,直到今天,毫不簡單。它雖然少了一份現代感,但卻多了一份人情味;雖沒有豪華的裝潢,但卻展示出昔日的情懷。即使它事先張揚,逃不了結業的命運,到它「榮休」之時,仍有一點點婉惜。
擁有時沒有好好珍惜,失去時才覺得可惜,是否每個人的通病?
人們在酒樓最後一天時一湧而至,跟這老店說聲「再見」,「捨不得」之情,盡現在臉上。當中,當然包括一些只是湊湊熱鬧的人,同時,也有著一些跟著它一起成長的老顧客,邊吃邊懷念昔日的點滴。
與其一窩鋒的前往去跟人家肩碰肩的擠迫著,倒不如靜靜地懷念它過去的種種?回望以前的記錄,原來早在三年前已到過此地品茗。一個特別的地方,加上特別的時間,跟一位好友一同享受著「早茶」,便是我對這酒樓的回憶了!或許有一天,這酒樓終會在大家面前完全消失,幸而,在腦內的某一小角落,也曾有過這酒樓的小小印記。
舊店舖的去留,跟發展社區,永遠是一個難於取捨的議題。保留還是拆卸,雖不容我們來決定,但我們卻可以選擇把它留在自己的記憶內。他日「話當年」時,便可以從自己的「資料庫」內把昔日的點滴娓娓道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