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0日星期二

樓盤煙幕

每人也需要一個家,一個家,是由「家人」與「居室」所組成。絕大部份的人,窮一生的積蓄,也只為了頭上的一片瓦片,先「安居」,後才能「樂業」。試問一個人,如無一個安定之所,沒一片瓦片遮頭來遮風擋雨的話,又怎能繼續為自己的理想與目標進發呢?


 


要是說結婚是人生大事之首,買樓置業也能列入首三名之內。


 


買樓置業,動輒需要過百萬,即使可以找到銀行作貸款,自己也要先行儲一筆首期,才能成為業主。人生有多少次機會要作出這重大決定呢?或許在平常生活中,我們也會買一些比較昂貴的東西,衣履鞋襪、家庭電器、甚至無聊玩意,最貴也可能只是數千或數萬元,卻不會貿然用上數百萬元來買一個「玩意」,因此,雖然同是「買」,但置業這決定絕不兒戲,否則,只會惹上一屁股債。


 


然而,近日(或近年),發覺樓宇買賣,遠比想像中的兒戲。只要動筆簽了合約,期限一到,便要如期交收,否則便有懲罰性款項,甚至當作「撻訂」論。但這次卻偏偏可以因應買家要求而延長交易時間,先以口頭延期,後才改為書面延期,這是為了吸引買家而新增設的置業「優惠計劃」?還是只限於「特選客戶」?為何在從前從未聽過有此服務?或是只有能力買豪宅的準買家才有此待遇?


 


舒適寬敞人的空間人人嚮往,奈何香港地少人多,寸金尺土,能有一個可「轉身」的家,已暗自偷笑!以一般打工仔的情況而言,豪宅更是能看不能買(或是連看也未敢看?)。不過,現在豪宅已開始進駐每一區了,與「平民百姓」的距離近在咫尺。以往豪宅只侷限於某些區域,現在卻跨區出現,幾乎每一幢新落成的住宅也自稱為城中名宅,坐享無敵海景、超凡脫俗、罕有尊貴、瑰麗堂皇的環境,彷如置身世外桃源。每天回家,悠閒得像到別墅、渡假屋一樣。


 


試看看報章雜誌上的樓盤廣告,豪華的、愜意的、寬敞的、寫意的、創意的,應有盡有,加上與別不同的住宅名稱,未見真身,已猶如置身一個五星級的家。試問有誰不想入住?


 


慢著!這些樓盤除了擁有超然、極級的名字外,究竟確實地點位於那裡?把整篇廣告從頭到尾,再從尾看回,反覆細看,仍看不出任何端倪。只看到設計師「心目中」的理想之家,實際環境如何?設施如何?總不能傻得只看「設計圖片」便決定買與不買吧?


 


當看示範單位時,另一難題也隨之而起。未必每個樓盤也可到現樓參觀實際單位,發展商只能安排在某大型商場設置售樓處及搭建模擬示範單位。這樣,如何能把未來居住數十年的安樂窩看得清、看得真?坦白說,在室內的模擬示範單位,發展商一定會花盡心思把「單位」佈置得富麗堂皇,令人一見傾心,當中有多少能反映實際環境?實際遠眺什麼風景,旁邊有什麼建築,通通不知道,教人如何安心購買?在商言商,包裝一定會有,但是否要對消費者多一點良心及責任?坦白說,有多少人最後能真的買到一間百分百合心意的屋?當中一定有點小瑕疵、小不滿。要是發展商能把現實環境如實反映出來,即使環境不是最完美,但仍一定吸引到有需要置業的買家,何須以此等譁眾取巧的技倆來銷售呢?


 


面對著如此高企的樓價,望塵莫及,加上現在的樓盤上每每被加上一層糖衣陷阱。要成為業主,除了為了首期而煩惱外,看來又多一點難度了。

10 則留言:

  1. 好離譜,全是騙人的,主人房竟然連雙人床都放不下,叫人怎麼安居樂業,太過份啦!

    回覆刪除
  2. 地產商一次又一次挑戰底線,市民已經到達忍無可忍的地步了。

    回覆刪除
  3. That's pretty terrible. In here, after we decided to buy a house, we can order inspection.... but then some houses here can be >100 years old. The one I'm living in is probably 60 years old, but since it's a brick house, the quality is better than those who're built lately.

    回覆刪除
  4. 這就是“蝸居”吧

    回覆刪除
  5. 還是買二手樓安全o的,可以睇實際裝修,可以睇實景。

    回覆刪除
  6. 女性是採集者要 置業為家. 男性是獵人以遊為樂.

    回覆刪除
  7. 每人走的路都唔同. 追求的都唔同. 結緍生仔當然要個家. 如妳所言, 幾十年的自由都比幾百萬偷去了.

    回覆刪除
  8. 瞓天橋底只是一個人的事, 英雄莫問出處, 今日瞓天橋底明日住豪 宅. 唔怕 瞓天橋底就有成功的希望, 還可有夢想. 有啲理想不是只值幾百萬是無價的.

    回覆刪除
  9. 多得我地d“父母官”囉~仲有,多得政策傾斜囉!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