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0日星期六

種金蛋的啟示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變了一個「花農」,一個對植物不細心的人,竟然種植了多盤小花卉,而有幸地,它們仍能繼續「安然無恙」,「健康快樂」地成長起來、並且開花(何時結果啊?──oppsss‧‧‧差點兒忘記,紫羅蘭是不會結果的,哈哈)


 


同事有見及此,每當看到花,也會想起我(可惜,並不是因為我「人比花嬌」,只不過是因為經常被一盤盤的花兒圍著而已‧‧‧)。近日,其中一位同事送了一隻「金蛋」給我(這可是一個好兆頭?),而這「金蛋」,其實是坊間曾經流行一時的「魔術蛋」,只不過,我到了今天才玩這小玩意吧!只要把魔術蛋頂部的殼敲開,然後澆水灌溉,種子便會在數天後發芽、成長,最後便能看到長出文字的豆豆,送禮自用皆宜。


 


是什麼花不重要、豆豆上的字是什麼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從「沒有」到「有」、從什麼也不是到種出一株植物的整個過程,當中除了考驗種植者的耐性外,還要看植物本身是否優良,配合天時、地利、人和,才能得出令人滿意的結果。


 



~~~如果‧‧‧這是真的金蛋‧‧‧發達囉!~~~


 



~~~一向也怕「打蛋」的我,面對著破金蛋也是一樣,怕它會從頭「裂」到尾,好好的一個金蛋便被我摧毀了~~~


 


 


 


 


「金蛋」的包裝上附有說明細則,細心一看,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還是錯體?):中文說明跟英文說明的方法,南轅北轍,完全是兩碼子的事。


 


中文譯本說要每天澆水兩次;英文譯本卻說兩、三天澆水一次;


中文譯本說四到十天便會發芽;英文譯本卻說三到七天便會發芽;


中文譯本說要給植物陽光;英文版本卻沒有提及;


 


面對著兩個截然不同的說明,盒上也沒有註明「中文譯本僅作參考之用,如有出入,皆以英文譯本為準」,因此也不知道跟從那一個版本才好。


 


然而,這樣分歧的說明指引,卻令我聯想起中國人跟外國人在生活上的「文化差異」。


 


中國人對子女管教嚴謹,凡事也要管束,飯一定要吃飽,每天一定要做這樣、做那樣。這跟「魔術蛋」中的「中文版」十分相似,每天也要定時澆水,確保陽光、水份充足;


外國人推行自由教育,給子女適當的自由,由他們自行發揮,約束力少一點,但創意卻高一點。這跟「魔術蛋」中的「英文版」不是很類同嗎?不用天天澆水,只要足夠它生長便可以了!


 


看著如此「有趣」的說明,顯得左右為難,究竟應該跟從那一個方法才好呢?


想它帶有「外國」色彩的豆豆植物?還是希望它在「中國」式的方法中成長?


 


 


 


真希望這一天快點來到!


 

4 則留言:

  1. 期待睇佢出d咩植物出黎。

    回覆刪除
  2. 我失敗咗呀,希望妳成功種出來,比我睇下都好呀!

    回覆刪除
  3. haha..my friend grew some strawberries from the "egg"....well..I am definitely not plant friendly...I don't have the patience to grow stuff...
    good luck w/ yours..
    <(=^-^=)> ava

    回覆刪除
  4. 唔知種出嚟咩樣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