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2日星期六

別難為父母

因「盆景貓」的「笑話」言論而惹來連串風波的ball場第二代,把「笑話」越描越黑,作為母親的,急忙走出來幫女兒解話、澄清;


某藝人第二代,被傳一腳踏幾船,陷入多角戀。當時人/為好友抱不平的女生紛紛群起數落花心男生。作為父親的,無奈成為傳媒的追訪對象,笑著替兒子解釋、傳話;


 


禍從口出,姑勿論事情本身是否一個「笑話」,在發表言論的同時,是否應想清楚自己的說話會否引起誤會、不安?即使有言論自由,也要先衡量輕重,不能想說便說;


感情是私人事,與外人無關,但要是他能生活規律,處事不拖泥帶水,便沒有機會招人話柄,更不會被別人乘虛而入而誣衊自己;


 


無論在何時何地,天下父母也希望子女生活得好,健康、快樂,即使子女已長大成人,但在父母心目中,仍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細時希望他們聽教聽話;大時希望他們生性做人、出人頭地、能獨當一面。縱使子女再獨立、成熟,作為父母的,仍會為著芝麻小事而替子女費心。


 


然而,作為子女的,是否也要為父母設想,盡好自己本份,令他們少一點擔心自己,別為他們添上更多麻煩?


 


以上兩位新聞主角,已不是年幼無知的少男少女,「少不更事」已不能作為莽撞行為的藉口。已為成年人,便要為自己的言論、行為負責,不能把自己任性的行為推諉給別人,自己卻置身事外。


 


子女的行為大多受父母影響,加上家庭背景、生活環境等等因素結合起來,便塑造了一個人的性格。年紀小還可以推說父母沒好好管教子女,責任全在父母身上。可是,當子女漸漸長大,也該有自己的思想吧?什麼應該做、什麼不該做的,理應能自行分析與判斷,要是成年後生事端,父母要負上的責任比例,應該可以大幅減低吧?總不可能每當子女惹起事端時也要父母出來幫忙澄清、解釋,令父母身心疲累,這也算是孝順的表現嗎?即使在父親/母親節當天如何歌頌父/母愛,說一萬次「我愛你」,也不及平日要他們擔驚受怕來得要命及「勞心勞力」吧?


 


父母花盡心思,從小教導、養育我們,小時候怕我們在學校被欺凌、擔心讀書成績不好、擔心考不上好學校、畢業後還要擔心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伴侶‧‧‧等等。勞心勞力十多年,勞累夠了,為何不在自己懂事後,好好回報他們的養育之恩?


 


當我還是中學生時,有一天,姨姨跟我說了一句話,至今不忘。她說,「父母養育你到十八歲,供書教學到中五,什麼也足夠了,自此便要為自己的事負責。」姨姨的話,並不是說,當我中五畢業或十八歲後便要自立門戶,把我摒出門外,由我「自生自滅」。她的意思是,自己已長大成人,凡事也要自己負責,不能再由父母擔心。從那一刻開始,我便把這說話銘記在心,自此「自力更生」,不要他們為我擔心一分一秒。除了起居飲食的生活基本需要外,其他事務,也會盡力自行解決而不用他們費神。


 


父母對子女的擔心,是出於關愛,或許,他們也樂於繼續照顧子女而毫無怨言,然而,作為子女,又豈能忍心要他們繼續無了期的擔心下去?長大了,就要想辦法令他們安樂地生活下去,學會保護、照顧他們,而非叫他們繼續把我們當作小孩子般看待、保護。做好自己,並不只為自己,也是為了報答他們養育之恩。

7 則留言:

  1. 台灣有句用語:「少了一根筋」。他們就是說錯話都不知自己犯了甚麼錯,都係算把啦...

    回覆刪除
  2. what if they are not the "second" generation...who cares what they did right..or what they wrote...
    again..the power of media..
    <(=^-^=)> ava

    回覆刪除
  3. 其實不單單是藝人第二代,就是時下的年青人,很多時候做事都不會考慮後果,到出事時就要勞動父母「補鑊」!

    回覆刪除
  4. 富貴唔過三代有佢的道理和原因, 可能同人的本性有 關

    回覆刪除
  5. 好想讀兒童早期心理學. 愈黎愈黎相信很早的經歷會影響我們的一生. 所為三歲定八十啦.

    回覆刪除
  6. 話又講番轉頭~d第二代固然自己唔爭氣,但為人父母嘅第一代,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應該反省吓自己對下一代的教育係點囉!

    回覆刪除
  7. 這可能得從兩方面談起。人大了的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能把問題都賴在父母身上,但從另一方面看,會這樣不負責任的人,往往是因為從小父母就沒有好好管教,父母始終有責任。再來回答你問 simple OL 的問題,很多父母對於自己的幾個不同孩子,教養方式都不同,尤其會溺愛小的﹝有時候是對大的已經花了很多力氣,輪到小的已經沒那麼多心力去用心管教﹞,所以才會造成你所說的問題。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