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7日星期四

門當戶不對

排除萬難的愛情,是否真愛?


不被祝福的愛情,是否註定失敗收場?


 


《談情說案》內的Professor King跟犀利妹,來自兩個不同的世界,生活環境、成長經歷迥然不同,卻在偶然的情況下相遇、相愛。可惜,因著背景的不同,得不到雙方家長的贊同與支持,因而承受不少壓力。


 


平心而論,兩人的背景雖有一點的差距,教授來自上流社會,一個來自警察世家,沒有作奸犯科,更是人民公僕,好歹也是一個正當的職業,雖不是名門望族,但也未至於是「下三流」、不高尚的人,只因著「家底」不同而引發出一段「不平等的愛情」。


 


兩人相愛,本應是兩人的事,「愛」與「不愛」,不由外人干預。然而,愛上對方,自然希望跟對方一生一世;要一生一世,自然涉及兩家人的結合。要是得到對方家庭的大力支持,兩人愛也愛得稱心如意一點。可是,要是得不到對方家人的認同,阻力便大增,要成佳偶,比其他人要付出更大的忍耐與毅力。


 


某程度上,誰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找到一生最愛?因著各種客觀原因、甚至偏見或誤會,而不想小情侶繼續發展下去,才會發生棒打鴛鴦的事。出發點或許是出於好意,但凡事也不能硬碰硬,尤其是在愛情方面,更會帶來反效果。越是反對兩人來往,兩人關係越是緊密,明明想分開他們,反而造就他們繼續相愛。


 


現在不是昔日封建時代的日子,「門當戶對」理應成了「過去式」,名存實亡。可是仍有少數事例,把愛情放到天秤上逐一計算,把學歷、身份、地位、家境、職業等等每項細節也鉅世無遺地比較著。愛應該是無分你我、不分高低、不計較付出多少、不望回報。一旦把愛情量化,繼而作出比較,這份愛,已經慢慢變質。


 


人望高處,每人也希望身邊的人是條件豐厚、對自己愛護有加的人。在初相識時,希望從了解對方的過程中知道彼此是否適合對方,當中作出比較也是在所難免。要是在這刻已開始感到彼此間有著一段距離,同時,卻明知這距離是難以跨越,慢慢便會衍生出「高攀」的感覺。


 


自覺「高攀」不起的一方,自卑感隨之而起,吃力不討好、凡事只能跟隨著對方,難為了自己;


站在優越的一方,終有一天會感到「屈就」,被迫自降身價來遷就對方;


 


一段始於不平等的愛,如何能相愛到老?


 


愛一個,就要愛得開心、沒壓力。畢竟,一段沒有比較的愛情,是較容易得到幸福。一段徘徊在「高攀與屈就」之間的愛情,情路也會變得崎嶇,想「修成正果」,,需要比別人付出更大的努力、忍耐與妥協。要是承受不了,只好選擇盡快離開這個天秤,總比終日互相比較、抱怨來得輕鬆。

4 則留言:

  1. 其實門當戶不對,唔係唔得,但真係要比多d勇氣去克服囉,就算走在一起,之後的閒言閒語(尤其係家人的)仲難受。

    回覆刪除
  2. 門當戶對其實現在 sociality 還有講的. 西方社會中都有 upper class 和 upper upper class 的.

    回覆刪除
  3. Society is made up of people, it can't escape the worst of human nature. Reality is never as good as we wish. And then come pain and sorrow.

    回覆刪除
  4. 噢~我無睇呢套劇添!
    講開“門當戶對”呢~話時話,世俗嘅眼光,只會容許灰姑娘嫁入富門,但反過來就會惹來議論紛紛咯!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