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6日星期四

同枱吃飯

當你每天身於處一個熟悉的環境,一切也來得理所當然,ABC餐早餐午餐晚餐常餐特餐快餐下午茶餐‧‧‧想吃什麼,早已心中有數。然而,對於一個旅客或作短暫停留的過客,這一切也會變得新奇有趣。


 


近日有外國同事到訪,為了一盡地主之誼,當然要帶對方品嚐一些地道美食。所謂的「地道」美食,只是把有香港特色的食物介紹給她,美味與否,也得看對方的口味與接受程度。最穩健的,當然是帶對方吃回當地(或接近當地)的食物,然而,這樣又有什麼意思呢?雖然能果腹,但當回到自己的國家後,再回想在香港的點滴,竟然什麼也想不起來,不是很可惜嗎?


 


但為免嚇怕對方而令對方留下「不可磨滅」的壞印象,大多數會先知會對方,確定有什麼不吃(或特別要求),然後提出建議,務求令對方感到稱心如意為止。


 


因著文化的差距,縱然餐牌上有著中英對照,少不免也要對各種食物作出講解。解釋可能未見全神,未能把食物的神髓100%表達出來(只怪我表達能力差吧!),但有趣的是,從中會發現,透過食物,可以增加交流的機會。特別是,當把食物介紹給對方,而對方卻給予一個難以置信的奇怪表情,更為有趣(呵呵,這也跟我解釋得不倫不類的後果吧!)!皺著眉,滿腹疑團,懷著複雜的心情來品嚐各種新奇的食物。然而,當看到對方眉頭瞬間放鬆,嘴角沾上滿足的笑容,這才是最感安慰、滿足的一刻。


 


回想起昔日自己身處異國的時候,為了融入當地的文化、生活、特色,在餐桌上的膽子,可以算是突然飊升,畢竟,機會難逢嘛!即使不太合胃口,也叫做嘗試過,只要下一次謹記著不點選便可以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有時更會向其他人詢問,彷如一個無知的小孩。有時,縱使對方解釋得十分詳盡,但自己卻仍無法想像那是一件什麼的食物時,最好的方法,就是親口品嚐,透過自己的味蕾來確定,親嚐一定比耳聞來得直接。


 


要了解一個地方,就由餐桌上的食物開始吧!要打破隔膜,食物也同樣能發揮著同等功能!食物的吸引力,真是魅力沒法擋!

6 則留言:

  1. 還記得以前讀興趣班時跟外藉老師吃飯,她最喜歡的是茶餐廳,奶茶跟乾炒牛河是她的最愛呢!

    回覆刪除
  2. 地道美食 >> my friend that just married a caucasian guy...hehe..and my friend asked her husband to try "stinky tofu"....and he was just so "brave"...he tried it once..but definitely..dislike it..
    <(=^-^=)> ava

    回覆刪除
  3. Every culture all celebrate with food and sharing of food.

    回覆刪除
  4. 甚麼餐廳不重要, 最重要是食物質數, 食物唔得幾華麗嘅門面都無用.

    回覆刪除
  5. 咪話,叫左唔啱老外心意查實都幾驚...

    回覆刪除
  6. 我覺得佢地多數鍾意食咕嚕肉~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