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生活必需品,我們都會先行貨比三家,以購得價廉物美的貨品為樂。不論它的價錢是昂貴或便宜,總有其捧場客。產品質素固然重要,但在購買的過程中是否得到令人滿意的服務,亦不能忽視。
除卻購買必需品外,購物,某程度上,也是一種樂趣及舒緩壓力的方法。在逛街購物的過程中,我們既可得知產品的「最新情報」,還能享受照顧周到的銷售服務,令客人得到賓至如歸的感覺。試想想,即使產品再吸引,要是售貨員的銷售服務欠佳的話,作為消費者,二話不說的便會揮袖離開而不會勉強花費,畢竟,那是消費者的權益,沒必要「貼錢買難受」,付出金錢之餘,還要受盡一肚子氣,誰能抵受得住?
有云,名店內的服務態度,有禮貼心;而在較平民化的店舖,所受到的禮待,有機會打折扣(當然亦有例外)。話雖如此,要得到賓至如歸的服務,並不一定需要名店才能遇到。
有沒有試過,甫進入某些連鎖店時,便會聽到類似「歡迎光臨xx」的話?途經每個貨架、櫃檯時,便會問你「想找什麼?有什麼可以幫到你?」等殷勤的招待?
有時候,當你對某貨物稍有興趣,拿在手上把玩或研究時,售貨員已急不及待地為你熱情介紹,有不同的顏色、款式、尺碼云云?
有時候,售貨員實行「人盯人」戰術,客人每走一步,售貨員亦會尾隨其後、亦步亦趨?
作為顧客,這些看似服務殷勤的銷售服務,卻為顧客帶來無形的壓力。一方面,未能靜心選購及比較,另一方面,卻彷似一接觸產品便要購買,幾乎連拿上手的「勇氣」也失去!
有時候,進入一些小店,想找一名職員查詢,卻「杳無人跡」、遍尋不獲?
有時候,售貨員懂得捕捉客人的心理,頭一趟見面便彷如遇上知己舊友般,以「最優惠」的價錢來招待「老友」;
他們言詞看似誠懇、狀甚「老友」,說穿了,還不是「利字當頭」?要是你拒絕購買的話,某些售貨員更會立即變臉,從黑臉到無視你的存在,剛才的殷勤款待,頓時收回。有些表現得體的,真心覺得客人因不適合才不購買,最後還會感謝對方(背著客人時,會否破口大罵,卻另作別論,至少,別把說話及臉色給客人看到)。
曾遇過一個店主,她所販賣的並不是什麼高昂貨品(當日我只光顧了廿元而己!),但她卻盡顯出敬業樂業的精神,作為顧客,並沒有被硬銷的感覺,相反,卻感到她誠意十足。縱然當初沒有強烈的購買意圖,但因為對方已花了不少唇舌,加上價錢便宜,以及真的有需要購買,所以只思索了一會便光顧(說起來,其實自己是一個很簡單、易滿足、易哄的客人啊!)。
總覺得,服務性行業,是持續而不是單一次的服務。縱使這次做不成生意,只要服務態度良好,亦不愁客源的問題。畢竟,顧客的眼睛是雪亮的,這次交易不成,或許只是貨品未合心意,並不代表他日不會再光顧。在客人面前表現誠懇,為店舖建立一種「無形的品牌」,造就更多「回頭客」,才是最聰明的做法。
得失客人,不獨失去一次做生意的機會,這亦代表將會永遠失去一名客人(甚或,醜事傳千里,以一傳十的速度,令其他人同樣拒絕光顧某店),因小失大,反而得不償失。星級服務,不一定在大公司、大品牌才有(有時候,它們的高傲態度,不禁令人嗤人之以鼻!),相反,在小店裡,或許會找到令人窩心自在的商品及服務呢!
最緊要係令人有舒服自在的感覺
回覆刪除有時佢地態度咁好,都唔好意思唔幫襯。
回覆刪除通常開小店d老細的服務都好好,但打工的受僱店員就睇心情囉!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