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量度出一個人的信用有多少?當一個人信譽破產時,還有機會給他「重新再來」一次嗎?
要把信用量化,非要提及銀行不可。以銀行的角度來看,一個客戶是否信譽良好,且看他是否準時還款、會不會資不抵債、有沒有過份的借貸來計算便可。銀行,總是會定期向客戶宣傳什麼什麼貸款優惠:低息、免息、送禮物等,目的是吸引顧客作出借貸,以賺取利息。然而,當真正把表格遞交後,仍然要作一輪的審批,只因縱然想吸納多一個客戶,同時卻不希望冒太大的風險、作賠本的生意。
我們每人在不知不覺間,也為自己建立了一個屬於自己的「信用額」。不要少覷這無形的「信用額」,在適當的時候,可會是大派用場。
信用卡的誕生,對我而言,是另一種的現金運用,而不是「先洗未來錢」。有人覺得不需要用現金,只要金卡一刷,便可「買」得心頭好,繼而沒有節制地不停刷卡,卻偏偏忘記了,信用卡只是把付款的方式改變,把應繳款項的時間稍為延長,並不代表「不用交費」,最後也是要自己承擔後果。自制能力較薄弱的人,濫用了刷卡的方便,往往不理會後果,先把卡刷了才算,結果,雪球越滾越大,債台高築,無力償還。
到了付款期限也不把全數還清,仍可選擇先付最低還款額,其餘的,便「慢慢」攤還,可是當中的利息及手續費之高昂,令人咋舌。試想想,辛苦賺來的金錢,就是為了貪一時的方便,而白白向銀行奉上這額外的罰款,不是很不值得嗎?用那些罰息來做其他事,說不定,還可以吃一頓豐富的晚餐、買一份更好的禮物獎勵自己,為何要這樣便宜銀行?
精打細算的我(只限於這等無聊小事上),一定不會這樣「益」銀行,定必會用盡一切方法,不花分毫為原則,以獲得最大利益:要年費的不用,要收額外手續費的不要,而這些過期繳款的罰息,當然不可能從我手上拿出來,只因我定必在限期前準時繳交卡數,這樣,便可以不花額外的金錢而獲得購物上的方便(哎呀,我會不會很「貪小便宜」啊?)。
然而,偶然也有失手時。有時因一時大意,忘記了繳款的時段,剛在截數後才繳交,不幸成了當中逾期繳交的一份子。硬著頭皮跟銀行職員商討,希望能把費用豁免,這時,往日辛苦「建立」起來的信譽便發揮了它的作用。正因以往紀錄良好,從沒有延遲繳交或拖欠卡數的紀錄,豁免程序也順利得多。
要獲得在銀行內的信用證明還算容易,只要懂得理財之道,量入為出,要有一個良好的信貨紀錄並不是一件難事。相反,在生活中為自己建立「信用戶口」,同時要獲得別人認同,卻不是一件易事。
答應了人家的事,一定要遵守並履行諾言,才算得上是守信用。當一個人屢次視承諾如無物,「信用」便輕易地「破產」,就如寓言故事「狼來了」一樣,再也不被別人信賴,當發生事情時,便得不到別人的信任與幫助,吃虧的仍是自己。
一個能作下「一諾千金」承諾的人,絕非偶然,當中的信用是一點一滴的慢慢累積起來,加上責任感,才能成為一個值得別人信任的人。
相信每一個人也試過因未能履行承諾而感到後悔與內疚,只要銘記著教訓,不再重犯便可以了,當然,有些人會覺得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沒信用更好,能負上少一點責任」,不過這卻是不負責任的行為。然而,「一次定生死」好像對人不公平,畢竟,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總會有犯錯的時候,給對方改過的機會,才給予對方「評級」。「升級」固然好,然而,要是不幸「降級」,也只是咎由自取,只能怪當初沒有好好地把信譽的根基打好,當發覺自己不再被人信任時,要扭轉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只能在負分中從新開始,比別人更努力地把「信用」重新建立起來,令人改觀。沒有人知道當中需要多少時間,只知道這條「重建路」是艱辛而漫長。
信用咭的過期繳款利息相當高昂,實在不值得,理應量入為出,不要先洗未來錢才是上算呀!
回覆刪除信用都會爆card如果唔準時還錢的話,一味先洗未來錢唔係上策.
回覆刪除我使用信用卡的習慣也跟你有點相似呢,雖然我有十多張卡,但十年來銀行也沒在信用卡上賺到我一分錢,只有我賺積分換錢,呵!而處事上當然是要做得到才可以答應別人,"講得出做得到"是應有的態度。
回覆刪除我諗我都信譽破產...
回覆刪除信用卡d息真係超高, 吸血~~~
回覆刪除日日都做錯野嘛...
回覆刪除你的文章寫得越來越好, 加油呢~!
回覆刪除我係男朋友面前係一個信用破產的小女子! 哈哈!
回覆刪除好彩,我月月清信用咭啫!
回覆刪除好彩喺我識嘅人當中,冇乜邊個誠信破產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