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廣告經常出現一個有關預防入侵性肺炎鏈球菌的廣告,當中一位媽媽在教導她年幼的女兒稱呼她的幾位姐姐,「大家姐、二家姐、四家姐‧‧‧」小孩天真地問,「咁三家姐呢?」令母親頓時語塞,未能回答。小孩子天真無邪,學習每件事情也是從一開始,一步一步的進步,學習數目是小孩必學的事情之一。一、二、三‧‧‧慢慢地數下去,要是小孩子能從一數到十,家長便會覺得小孩子十分聰明,由一個呱呱墮地、什麼也不懂的嬰孩,逐漸成長,能開始掌握到基本的數學邏輯觀念,確實不易。然而,這順著數字的「邏輯」,原來也可以被打破的。
幸運數字跟惡運數字,只不過是人類的普遍喜惡,你覺得「三」、「十三」代表不祥嗎?有人卻倒覺得有「生生不息」之意;你認為「四」、「十四」是「死死聲」、意頭不好嗎?卻有人覺得是「four」-「fortune」─幸運之意。
我的住處並不是現在超新式的大廈,一直以來,大廈有多少樓層,便是有多少樓層,對此一直也深信不疑,更是「正常」不過之事。直到某一天,這天真的想法才被打破。還記得在讀書時期,有一次到別人的家中,看著電梯的按鈕,方發覺電梯少了數層,驚訝不已(可想而知,當時的我有多天真與無知)!一幢大廈,按著「常規」,理應不會出現「斷層」,為何會出現某些層數消失呢?過後,當然明白背後的原因,慢慢也能作出自我調適,正因為這情況開始變得普及,加上大家也覺得「心理上」會舒服一點的話,這份善意的「錯覺」的出現也是無可厚非。
即使在同一幢大廈,景觀、面積、坐向完全相同,要是在一個「有利」的樓層,的確能令樓價三級跳,「高」人一等。然而,細心想想,這只不過是滿足自己的心理而已。位處十八樓,跟十九樓有分別嗎?實質上,根本差別不大,只是樓層數字好聽一點,心裡好受一點,住下來覺得「舒適」一點吧。以前買樓,只求有一個安樂窩,住高層或低層也沒有什麼大分別,選擇高層而放棄低層,或許只因不想受街上繁囂的噪音所困擾而已,而現在,住在「高層」,彷彿成了身份的象徵似的,可是,會人真的這樣「算」著或介意別人住在那一層嗎?
現代人對高/中/低層的界定已變得十分模糊,新興建的住宅,真的能住下人的第一層,往往已是第六至十層,住在四十多樓是高層嗎?對不起,請抬頭細看,還有十多二十層在你之上,他們才是高層啊!單看數字,已不能反映實際的樓宇高度。
樓宇有建築面積,也有實用面積,想不到,連樓層高矮也有書面層數及實質層數之分。更想不到這「斷層」現在竟然進步到不只是 一兩 層的事,而是相隔數十層。
坦白說,要不是新聞報導出來,我真的還以為近日的「天價豪宅」真的有八十八層之高啊!但想深一層,全港最高的國際金融中心也是八十八層,單單一幢在半山的住宅便可跟它看齊?這未免太誇張吧?只要一想到這裡,便知道「樓層」只不過是宣傳的技倆而已。
還是頭一次聽到發展商為了迎合買家要求而把層數「三級跳」,造成奇怪的「斷層」。買心水單位,變成買心水樓層號碼,一個樓層頓時升價百倍,價值不菲,令人側目。
看來,能住在這不一樣的豪宅下的人,除了是「錢」途無限外,「數口」還要十分精明。當別人理所當然地數著「一、二、三、四‧‧‧」時,在這裡的每家每戶便會數著「一、二、三、五‧‧‧三十九、六十、六十八、八十八!」。看著如此特殊的數字組合,作為家長,看來從此不能從日常生活中教導小孩數數目了,皆因如何告訴小孩子說,這層是三十九樓,而上一層,卻是六十樓?
會不會有一天,小朋友在上學時,跟老師辯駁著數字的先後次序呢?
會不會有一天,小孩子再也不懂如何數數目?
不如,讓我們重新再學習一次數數目吧‧‧‧
假到離哂譜,數數都唔可以順序,點教細路呀?
回覆刪除我反而覺得,個個廣告係度嚇人,而家d藥廠為左賺錢,一味係度靠嚇,打左針都唔代表可以避免,副作用就先黎,至離譜好似連政府都認同埋咁,真係唔知咩世界...
回覆刪除
回覆刪除廣告姐
回覆刪除可能到左我地老果時, 已經唔係咁既次序架喇
回覆刪除88, 的確是欺騙 !!!
回覆刪除d人諗壞腦啫~
回覆刪除邊個話十三不祥架?我地中國人唔係話“實生”架咩?應該好吉利先啱架喎!
我住4樓, 住左好多年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