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4日星期六

沉睡的神經


可能是從小被潛移默化,總覺得喜怒不能過火,做任何事也要不慍不火才是正確之道。或許,我把這些「道理」過份扭曲,因此,從小我也是個窩囊膽小的小鬼,就連表現出個人應有的基本喜、怒、哀、樂也不敢隨便浮現在臉上。回想起來,家中從沒一個人像我這樣的,唯獨是我,好像是一個難以被定型、難以探索內心的真正感受的人。難道是我已走火入魔了嗎?


 


人有七情六慾是平常不過之事,也因著我們擁有豐富的情感,我們才叫做人類。然而我卻是帶著奇怪的心情來對待自己的感覺。太高興,怕別人覺得自己輕浮;太沉鬱,卻怕給人冷若冰霜之感,很自然地,便會把情感好好的隱藏著,漸漸地便習慣不把情緒表露出來。


 


不把情感表露出來,並不代表沒有喜惡,只不過是不習慣給人家看到而己。以為自己變得很平靜,潛藏在內的內心世界原是非常敏感,只是刻意地把它抑壓著。每當有情緒起伏時,偶然更會為此而感到煩惱困擾。


 


不論是看書、看戲、看電影,即使是一句平常不過的對白,也很容易令內心泛起漣漪,產生感動的感覺。縱然外表的我看來堅強,每當遇上一些觸碰到內心深處的某一角時,便會變得脆弱不堪,這時,方發覺原來我也擁有一個會悸動的心。看到緊張的情節,心情會跟著七上八落,有時更會感觸得淚眼盈眶。打從心底裡的悸動,從心裡湧出那種令人雞皮疙瘩的感覺,久久未能平復,也非筆墨所能形容,如果你也曾有過此經驗的話,便會明白當中的「感受」。


 


平日不能宣諸於口、不曾流露在臉上的情感,藉著在書本上、屏幕裡得以宣洩,一次過嚐到不同的情緒:感動過、哭過、憤怒過、哀傷過,全身上下也感到熱血沸騰,然而,只要閉上雙眼、蓋上書本,一切也回復平靜,敏感的神經線又再一次沉睡下來。


 


多得書本上的文字、電影內的情節,令我知道自己原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感動神經線的人,而不是一個無情的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