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程度上,每個人的形象、性格也應該是鮮明的,性格上的優劣,即使未能一語道破,但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相處後,也會得知對方的性格上的特點。對自己的批評比讚賞多,自我形象也不太鮮明,在別人心中,我是何等人呢?甚至在家人心中,我是一個什麼人呢?我也不太清楚。他們知道我的喜惡嗎?我善於做什麼、不喜歡做什麼,他們也能明瞭嗎?凡事也沒所謂,沒特別喜歡的東西,也沒特別不喜歡的事物,徹頭徹尾就是一個沒性格的人嘛!加上沒有特別提及自己的喜惡,「你喜歡便好了」,這句話,成了心中的宗旨,只要不傷和氣的話,我也不介意凡事按著別人的心意去做。
一直我也有一個疑問,「究竟,家人對我了解有多少呢?」
說實在,除卻了自己,家人應該是最了解自己的人。然而,連自己也摸不清自己的心意,別人又如何可以完全捉摸到自己的喜惡呢?
在重陽節當天,一家人一起拜祭公公婆婆後,在車上便一起討論著待會兒到菜市場買什麼餸菜準備晚餐,當大家正討論得興高采烈之際,忽然提及自己的名字!莫非是大家希望我「出手」做一頓飯給大家吃?還是覷準我是弄某菜色的高手?非也,非也。論廚藝,我是無法跟家中的長輩相提並論,更不敢在他們面前班門弄斧。為什麼他們會「想」起我呢?
原來,我的一雙手,可以幫上一些忙,而這個「忙」,卻不是人人喜歡做的。
我有一個很奇怪的「嗜好」,說出來,大部份人也會覺得很奇怪,可是我卻樂此不疲。
我喜歡剝蝦殼。
很奇怪吧?我也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有這「癖好」。或許在很久很久以前,曾經在「生蝦」面前,表現得十分雀躍與興奮,同時給家人看到,因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吧?
原來,在家人心中,我是一個喜歡作這「厭惡性工作」的最佳人選。不論是作『滑蛋蝦仁』,還是『高湯雲吞』,他們竟一致認為我是準備材料的不二之選!說罷,大家也笑作一團。要是我這小小的幫忙,能令大家把我記著,「偶然想起我」,我絕對願意擔當這「重任」呢!
在家中沒什麼建樹,既然大家也覺得我在這方面有「個人之處」,同時也能滿足我這另類的「喜好」,何樂而不為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