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兒,是屬於水世界;
鳥兒,是屬於天空的;
人類,是屬於地面的;
每樣生物也各自各擁有其空間,本來各有各天地,互不騷擾,各不相干。然而,每當我們太習慣了一個生活方式時,總會想離開既定的生活模式,企圖在外尋找新鮮刺激的感覺,以蓋過那規律、沉悶的生活。
除非那是一隻沒腳的鳥兒,否則,飛得太久,鳥兒也需要停下來稍事休息。樹梢、地面,便成了雀鳥休息的地方。
人類在地面生活久了,也想暫時走開,呼吸他方的空氣。我們可以選擇在空中飛揚,例如坐降傘。要是覺得坐降傘過份刺激,可以選擇坐飛機出國,雖坐在椅子上,卻能像鳥兒般鳥瞰平日腳踏的地方,離開地平線越來越遠,天空卻近在咫尺。然而,畢竟飛機不像巴士,不能想坐便坐,想感受那空中的自由,還可以選擇到遊樂場的鞦韆架。享受著上下飄盪著的感覺,那一刻彷如成為小鳥一樣,雖是短暫,但聊勝於無。
說起來,「上天」好像不易,飛機不常坐、鞦韆不常盪(沒理由跟小孩爭玩嘛~),倒不如來一個「下海」吧?
在水中暢泳,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是很多人忘卻煩憂的好方法。跳進水裡,無論是像飛魚一樣游走,還是只在水中載浮載沉,同樣也是偷得浮生半日閒。
魚兒也是一樣,在海中過了一整天,也想「透透氣」,跳離水中,在空中躍動,在瞬間中感受那帶著海水鹹味的空氣。可是,牠不像人類,牠只能在空中停留數秒鐘,便要回到水裡去,否則生命便受到「威脅」。回了氣,又再次躍動,再次跳出水面,海面上頓時產生了一個奇景:一群又一群的小魚兒,在翻騰時,在海上形成一個又一個的小波浪,同時也像造成了幾道「魚兒小彩虹」。雖然這道「魚型小彩虹」並沒有什麼色彩,卻充滿了生氣與動力,在波平如鏡的水面,翻起了絲絲的漣漪,令平靜的海面變得不再平凡。
被困在水的的小魚,渴望能逃離水中的生活,可惜,牠天生是要依賴流水才得以存活,終其一生也不能與水分開,只能在那短短的幾秒光陰,享受著另類的刺激。
縱使再努力地飛躍,最後也是要停下來,回到本來的生活,魚兒也是、人們也是。魚兒不停地向前游,人們努力地向前走,同樣也為為著目標而進發,只不過是大家安身而所不一樣而已。感受過不一樣的體驗後,又是時候回去自己的崗位,魚回去牠的水裡去,鳥兒回到牠的天空,我也繼續走我的回家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