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2日星期四

泡的啟示


灼熱的感覺,一點也不好受,裡裡外外也感到那如被針刺著的痛。起初雖沒有表面的傷痕,但內裡其實在起了一些肉眼暫未看到的變化。


 


想減輕那燙熱的感覺嗎?還得要立即用盡一切急救方法去減低痛楚,沖水、冰敷輪流交替,令皮膚只感到那冰涼的感覺,而暫時忘卻燙熱之痛。可是,一旦患處離開流水或冰袋時,皮膚重新暴露於空氣之中,那似熱非冷、似凍還熱之感交叉出現,令人變得難受與混淆。


 


幸運的話,在水與冰的幫助下,患處頓時消失,丁點兒痕跡也沒留下。然而,有誰能預計出自己是否這樣幸運?要是急救遲了一秒,或是沖水時間不足,或是受傷程度比想像中嚴重的話,起水泡便在所難免。看著皮膚表層在瞬間起了一個小水泡,你會驚嘆身體是何等奇妙,同時間,卻又對這小泡泡「望而生畏」,深怕只要一觸碰它,它便會像一個計時炸彈般「破皮而出」。


 


這個小小的水泡,有時會被皮膚自動吸收,靜悄悄的消失,有時卻久久不破。水泡只要一天不破,每一天也得小心翼翼地做每一個動作,深怕一不小心,不但把水泡弄穿,還會把傷口弄得更傷。為免傷口受細菌感染,水泡當然不能自行戳破,然而,命運總愛作弄人,你越要保護它,它越容易再次受傷。當水泡在毫無先兆下破穿,便會痛上加痛。


 


與其每天擔驚受怕,倒不如期望它自然破穿,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至少不用再諸多顧忌,只要小心處理傷口,說不定,還會復完得更快、更好。


 


沒人希望自己會受傷,傷患所帶來的痛楚,那切膚之痛,只有自己才能深深體會得到。然而,從另一方面去想,看著傷口逐漸癒合,至少能證明我們身體尚算健康,還能感受痛的感覺。


 


當我們在懊惱著為什麼會受傷時,也正好給自己一個反省的機會。雖然有時意外是在所避免,要發生的,終究也要發生。但是,某些意外卻是可以避免的。要減少自己將來受著同樣傷痛的機會,唯有叮囑自己日後要加倍小心,否則,只能怪自己粗心大意,而不能怨天尤人。


 


傷口縱然有多痛,也會有漸漸減退及結疤的一天,只是,你不會知道這傷痕在何時出現。即使你秒秒、天天在看著它,也無助於加快它結疤的速度,相反,不刻意的由它自行癒合,你便會驚覺它忽然痊癒。這時,痛楚已成過去,傷痛已成歷史,換來的是那一條不痛不癢的烙痕,然後用上一生等待它的淡化。


10 則留言:

  1. 尋日我都差點無左隻腳趾...好彩,好彩只係刀柄掂到少少 受傷時應該時刻將注意力集中在傷口處... 但事過境遷, 回頭一看, 原本只是小事一件呢...

    回覆刪除
  2. 冇野吖嘛?小心啊!

    回覆刪除
  3. 迷迷,無事嘛?以後要小心為上呀!

    回覆刪除
  4. 弄傷了? 還好嗎? 小心護理傷口!

    回覆刪除
  5. 你發生啥事啊?小心點啊!﹝我又說小心了 ﹞

    回覆刪除
  6. 通常我會自己處理,好簡單,只要燒熱枝針,然後……

    回覆刪除
  7. 我星期六去bbq,被炭c彈到,都起左個小泡泡呢~

    回覆刪除
  8. 好彩無咩野, 謝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