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手相扣,是一個簡單而自然的動作,然而,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隨著年紀開始長大,雙手,再也不願跟別人接觸,一個簡單的牽手動作,猶如千斤重,一旦跟人家輕輕接觸,便彷如被電殛,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又拉遠了一大步。
是否想得太多、內心太多顧慮?當我們還小的時候,緊握著父母、親友的雙手時,不是感到很安全、很放心嗎?那時候,我們牽手是一個再自然不過的事,可是,當人長高、手變大時,我們便顯得很吝嗇,不欲跟別人有所接觸。或許是牽手的對象問題吧!要是眼前的是一個小孩、一個老人,我們會毫不猶豫地伸出雙手,緊緊地拖著對方;要是眼前的是一名年紀跟自己相約的人,考慮因素便多了:男人跟男人,除了應酬、會客、會友會輕握對方的手外,其餘時間,對方的手,一定是一個「碰不得」的身體部位;女人跟女人,除非兩人是十分要好,否則,也不會牽著手上街去;剩下來而又最理所當然的情況,便是一男一女的手牽著手,這牽手動作,代表著兩人微妙的關係,從陌生到親密,外人不易把兩人分開。
個人認為,最動人的牽手一刻,並不是情侶間發生的。
我看到三對牽手的場面,至今令我念念不忘,每次想起,也會發出會心的微笑。
第一對牽手的,是兩個兩小無猜的小朋友。兩個年紀相約的小孩子,往日都是拖著爸爸或媽媽的手,這天,忽然互相「照顧」起來,兩手交疊,一起當上「好朋友」,手牽著手,一步一步前往祭台前接受神父的祝福,他們沒分男女,沒什麼原因,純粹為了拖手而拖手,互有照應,全場的目光也被這對小孩子吸引著。
類似的情況,近來經常遇上,這天,遇上一班幼稚園生,他們用力地捉緊同學的小手,吸引了我的注意。或許,我真的太久沒接觸小孩子了,忽爾被他們天真爛漫的動作所感動。心中不禁想,他日當他們長大後,還會記得自己曾經這樣純真、沒一點機心地握著別人的手嗎?
第二對牽手的主角,是一對老夫婦。他們步履蹣跚地慢慢走著,步伐較快的公公,不時細心地調節自己的步速,好讓婆婆能跟得上他的步伐。他們沒多說什麼話,婆婆只是輕扶著公公,一個輕微的身體語言,便能把心意傳達到對方身上,繼而作出配合。
第三對牽手的主角,是一對婆孫(正確來說,是兩對)。孫兒細心地扶著婆婆,帶她一步一步地走樓梯,這場面深深烙在腦海裡。每走一步,孫兒也小心看顧著,被照顧的婆婆,走路便更放心。
看著這三個不同的牽手場面,我的心,莫名地感到一陣悸動。一個動作,不需要言語,只要兩手相握,便能向前走,牽手,就是這麼簡單、自然及美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