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無價,只要敢想,即使現在不做,那怕終有一天可以把意念成真,把它從「無形」變成「有形」。光只用腦袋去想,不用花上一分一毫,便宜到極;把腦汁想出來的點子轉化成實物,卻可以花上不少時間及心思來研究,也可能因為成本效益等問題而把概念「胎死腹中」。經過無數的實驗與考證,在過程中經歷失敗,最後「排除萬難」才能研發出製成品。有些發明,對某些人來說,可以是十分無聊無謂,但誰會知道,他日要是能把這創意發揚光大時,會造福人群?
不厭其煩地再次表明,自己是一個毫無創意之人,要天馬行空、憑空想像出一些不存在的事,難如登天,因此,從小到大,也沒妄想過自己能當上一個發明家、藝術家、作家等等,總而言之,一些需要「靠作」的事,盡可能也敬而遠之。
當人在無聊空閒之時,總喜歡想東想西、胡思亂想一番,特別是在一些等候的時候,例如候車期間,「無路可走」,只能傻怔怔地站在街上遙望那不知在何時到站的公共汽車,便是大腦發揮創意的好機會。
一輛一輛擠滿乘客的巴士,從到達車站到離開,只不過是數分鐘的事,但已經足夠令人看盡人生百態:
有些人,為了擠上車廂裡,以為自己是輕如燕、薄如紙,硬要向前擠,務求能成為最後一位上車的「幸運兒」;
有些人,成功上車後,毫不考慮其他人的感受,只求一個有利自己的「最佳位置」,永遠只站在近車門附近,誓死不願住車廂裡走,令本應能載多一點乘客的巴士,變得「頭重尾輕」,載客量減少,在街上候車的人越來越多;
接上,由於大量乘客堆積在車廂前方,即使後方、甚至於上層有空位,後上車的乘客更會誤會車廂已滿,不再前行,形成「人貼人」的擠擁情況,即使車長語重心長地提醒乘客,可是卻沒有人聽得進耳;
忽然,腦筋一轉,心中忽發奇想,要是巴士上能有一個感應器或顯示器,例如熱能或重量感應的裝置,能顯示出上層還有多少騰空的座位(情況就如到戲院買票看戲,是否「全院滿座」一樣),令剛上車或將要上車的乘客得知車廂內的情況,一方面能令想坐下來的乘客更容易找到座位,另一方面,更能善用資源,不用發生「有車(位)沒人坐、有人沒車坐」的情況,不是一舉兩得嗎?
我不知道以往是否有人曾有此想法(希望不會被人說成抄襲吧),更不敢妄想它會有天在車廂裡出現(只因我是一個不會做實驗的人),但對自己有此奇怪荒誕的想念而沾沾自喜(的確,這是難得一見的奇景,我原來會「用腦」啊!哈哈!)。原來,當一個人面對困惑或難題時,有時會想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古怪想法!那怕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意念,只要敢想,即使不能成真,但也可證明自己的腦袋沒有「生銹」啊!
人滿就該飛站啦, 站站停只會愈行愈慢
回覆刪除飛站唔緊要...唔好飛車就得啦!
回覆刪除好彩我樓下係總站咋!
回覆刪除我地可以證明你個腦一定無生 銹,如果唔係點會寫得出咁多嘢呀!
回覆刪除我一上車就搵個無人的角落坐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