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7日星期日

女兒之家(十九)

在還未撞破汪喬跟妻子在一起之前,Eunice還抱著一絲的希望,覺得汪喬只不過是對婚姻仍存有恐懼,所以才不願跟她結婚。但當看到他們兩人親暱地在一起時,她便知道,自己是多麼的愚笨,一直在當著一名第三者而不自知,還天真得以為他便是自己命中注定的真命天子,故她毫無保留地付出百分百感情,可惜卻跟她的好姐妹心綾一樣,失敗收場,而她比心綾輸得更慘烈,因為她懷著一個玩弄自己感情的人的骨肉,未來可謂一片暗淡。


 


曾經,Eunice想過為汪喬生兒育女,但當聽到他不想要這孩子時,她的確心如刀割,失去方寸。想深一層,汪喬說的話也不無道理,來日方長,只要他們彼此深愛著對方的話,何時再有小孩也不是問題,因此,她也曾有一刻的念頭想把胎兒打掉,以為只要依著他的心意而行,便可以留著他的心,可惜卻事與願違。現在既然真相大白,汪喬只不過是一個負心漢,留著一個負心漢孩子,只會成為自己的負累而已。反覆思量後,她決定進行中止懷孕手術,她不是聽從汪喬的話,她只是覺得,自己應該有一個更美好的人生。


 


雖然東窗事發,汪喬並沒有急於找Eunice解話,同樣地,Eunice也開始對他死心,親眼所見的事實便是最好的證明,還有什麼話可以說?因此她也沒有刻意找汪喬來一個「了斷」。然而,再不想相見,卻偏偏給他倆再次遇上。


 


Eunice。」甫見面,汪喬沒有刻意迴避她,反而主動走上前跟她打招呼,相反,Eunice卻顯得笨拙,不懂反應。


「我們還有什麼話好說?」這是Eunice憋在心裡良久的說話,呆了半晌才敢說出口。


「我知道現在無論如何解釋也是徒然,因此我也不願多說‧‧‧」厚顏無恥的汪喬淡然地說,「只不過,我只想跟你說一聲對不起,事情並不是如你想像的一樣。」


「哪你覺得我想像中的會是怎樣?」Eunice聽到汪喬的話,心如刀割。


「沒錯,我是跟我的前妻復合,但卻是在我跟你在一起之後,並不是在一開始便把你欺瞞。」他皺起眉頭說,「我跟你開始時,我的確已離開了她,但後來她苦苦相纏,我抵不住‧‧‧便跟她重新在一起。」


「噢,是這樣嗎?」Eunice倖倖然地說,「難道你認為有分別嗎?」


「我不知如何跟你說‧‧‧便給你撞破了。」汪喬企圖找藉口。


「原來是我撞破你們的好事,真抱歉。」Eunice冷笑了一聲,「要是沒有給我遇上,你可能會欺瞞我一世?」


「你別這樣吧。」


「我現在怎樣?」Eunice反問,「我已盡量避開你‧‧‧現在是你『主動』找我,我也為自己出奇的冷靜而感到驚訝,你還可以覺得我怎樣?難度你想我大吵大鬧不成?」


「我只在想我們的孩子‧‧‧你會怎樣處理?」汪喬關心的不是她,而是他們的孩子。


「『我們的孩子』‧‧‧說得真動聽!」已死心的Eunice說,「要是現在我告訴你,當天跟你說我懷孕,只是用來測試你的話,你會相信嗎?」


汪喬雖無語,但他深深地吁一口氣的動作,已把他出賣了,彷彿好像放下心頭大石似的。


「要是你相信的話,恐怕要令你失望了。」Eunice來一個反高潮,把汪喬嚇個半死,「懷孕是事實,但已與你無關。」


「但是‧‧‧」汪喬欲言又止。


「不用再說了。現在我的一切,包括這肚裡的孩子,也與你無關,請你從此遠離我、離開我的視線範圍、在我的生命中消失。」Eunice從未這樣堅強過,「我的任何決定也與你無關。再見!不!應該是永遠不要見面!」


說罷,她便轉身離開,只剩下汪喬一人呆呆地站在街上。


Eunice的堅強,並沒有為她帶來解脫,相反,她說完最後一句話後,眼淚已不受控制地流下。她一邊拭著淚水,一邊急步離開,趕著到醫院安排中止懷孕手術事宜。


******


另一邊廂,心綾跟連仲勤的冷戰卻未有停下來。面容憔悴的他,主動走到心綾的辦公室樓下等候她下班。甫見面,心綾本能地別過臉不理會他,可是看到一向神采飛揚的連仲勤,經過一個多星期的煎熬後,變得憔悴、神采盡失,便心軟下來。


「幹嗎你還走來找我這個冥頑不靈的人?」心綾仍是口硬心軟。


「心綾‧‧‧」連仲勤已不想跟她爭辯,「我不想繼續這樣。」


「還有什麼好說?」雖過了一個星期,但她仍是氣難下,「你便乾脆找一個跟你志同道合的人傾談好了‧‧‧Vic會是一個不錯的對象。」


「心綾,別說嘔氣話好嗎?」連仲勤沒好氣地說,「我跟Vic根本沒什麼關係,你別誤會啊。」


「是誤會也,是什麼也好,至少,你們理念相同,不像我,事事跟你爭拗。」心綾語帶酸溜溜地說。


「你知道我心中只有你。」連仲勤直接說,令心綾呆住。


「但是,我們難於溝通‧‧‧」心綾的態度終於軟化,但卻道出兩人之間的問題。


「只要你給時大家,溝通不是一個問題。」連仲勤感到一絲曙光,「你看這些是什麼?」他把一個大袋遞到她跟前。


「你還有心情逛街購物‧‧‧我卻為了這事而終日茶飯不思‧‧‧」心綾嘀咕著。


「你先看看才說吧!」連仲勤忙不迭地把袋中的東西拿出來,「自從跟你吵架的第一天開始,只要一想念你,我便會買一份禮物,想著想著,我對你的思念便有這麼多了‧‧‧」


「只有這麼少?」心綾看到連仲勤無辜的樣子,禁不住噗哧一聲笑了出來。心綾當然不是一個勢利之人,不是計較禮物的多少,更不是看到眼前的禮物而心軟,相反,她是看到一向專業的連仲勤,竟然為了自己而作出這充滿傻勁之事,令她感動非常。


「這還算少?」連仲勤知道心綾已原諒了他,便敢於繼續說,「這是第一天買給你的。」


他拿出一朵已凋謝的玫瑰花,交給心綾。


「無聊。」口雖說著無聊,但心綾卻是甜在心頭。


「順利過關。」連仲勤露出笑容,「Next。」


他拿出一副太陽眼鏡,「當時我在想,你應該很不開心,哭了很多遍,可能會哭腫了眼睛,一副太陽眼鏡應該大派用場。」


「無聊。」心綾重複說一遍,但對他的細心,的確暖在心中。


接著,他繼續把袋中的禮物一一拿出來,雨傘、水樽、書本‧‧‧等等,加以解釋,心綾的面容漸漸變得寬容,嘴角開始帶笑,直到他拿出最後一份禮物,她的笑容頓時僵硬起來。


「為什麼會有這個?」心綾看著連仲勤手上的日記簿,態度急轉。


「我記得有一天跟你逛街,你看這本日記簿看得入神,我想,你一定很喜歡它了,所以便把它買下來,不過,內裡卻寫滿了我想跟你說的事‧‧‧」連仲勤以為自己勝券在握,沾沾自喜。


「我有點不適,先回家了。」心綾面露不悅之色。


「剛才不是好好的嗎?」連仲勤不明這日記簿內裡的「深層意義」。


「你根本不了解我。」冷不防心綾說了這話,令連仲勤摸不著頭腦,「我討厭這日記簿,討厭死了!」看著日記簿,令心綾想回昔日一幕又一幕令她飽受捶心之痛的種種經歷。


「究竟發生什麼事?」連仲勤不明,心綾只好把她對日記簿的情意結一一告知。


「為什麼你不早點跟我說?」他繼續問。


「我根本不想重提舊事!」她答。「現在你知道了,不是一樣嗎?結果顯而易見,我倆根本不了解對方,不如我們就此拉倒,我們分手吧!」


「什麼?」連仲勤萬料不到,已成功了百份之九十九的他,竟然會敗給一本日記簿,更嚴重的是,為了它,心綾竟然提出分手。


「我很想了解你,了解你的一切。」連仲勤急得慌了,「但是你心中總是有著某一角落不願給我、甚至自己去觸碰,這樣並不是一個妥當的解決方法。不如你給我一個機會,讓我幫你、跟你一起面對它吧。」


心綾知道不應如此衝動莽撞地提出分手,對自己的野蠻行為也感到後悔,可是她卻控制不了,但聽到連仲勤非但沒有離她而去,反而嘗試接受她,幫她一起面對困難而感到十分感動。


「我是一個難纏的人。」心綾拭著淚說。


「再難纏的人我也遇過,你對我沒信心嗎?」他說。


心綾沉默不語。


「你該不會希望把我的『名聲』敗壞吧?」連仲勤笑著說。


「自大狂。」心綾最喜歡會說笑的連仲勤。


我有信心,你可以令我繼續自大下去。」充滿信心的他說。


心綾終於願意鼓起勇氣,嘗試把她的「心」交給連仲勤。


 


 


(待續)

2010年10月16日星期六

逗人歡笑double up


每人購物也有一個模式,對我而言,買東西前會再三考慮,買了東西後會卻怕後悔,真是一種奇怪的動物。其實也算不上是後悔,只是會不自覺地擔心自己買錯東西而枉花金錢。買小巧的無謂物品還好,縱然買錯了,也只不過是犧牲了一點空間,在僅有的空間裡增添多一件「垃圾」而已,要是錯買了一件得物無所用的昂貴物品(於我而言,上至電器、電腦,下至電話等也算是),丟掉又不甘心,面對著它,自己又不喜歡,猶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因此,每次要作如此「重大」的決定時,一定會想呀想‧‧‧想、想、想‧‧‧(下刪一萬字),直到思緒到達非買不可、終日「蘿蘿攣」的時候,便是決定購買之時。物品的價值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考慮是否購買的時間長短,價錢越名貴,考慮時間越多。


 


買給自用的東西還好,喜惡也是自己,買錯了也與人無尤。但要是買給他人的話,考慮的因素也因此而多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是自己也不喜歡,怎能把它送贈給別人?另一邊廂,既是買禮物給他人,最好當然是從當事人的角度出發,買一件合對方心意的禮物。要是未懂對方喜好而買了一件不合心意的物品,說不定會大打折扣呢。


 


我不是一個細心的人,很多時候也未能全然了解對方的喜好、品味,在購物上便增添了多一分難度。縱使那份物件的最終「主人」是他人而不是自己,但我卻十分享受當中購物的樂趣!要是能買到一份令人稱心滿意的禮物,這比任何事也更快樂!可是,偏偏我是一個杞人憂天的人,常擔心未發生(或不會發生)的事,擔心對方不喜歡這款式、顏色也不對‧‧‧等等,同時也擔心,要是對方不喜歡,卻基於禮貌,要裝出一個開心的樣子,更會令我覺得不好意思。


 


從來我也覺得,逗人開心,是不需要原因的。但基於大眾的習慣,間中也要找一個「藉口」,好讓大家開心得「理所當然」一點。不過,我還是喜歡間中「搞搞新意思」,偶然給予人家一個「驚喜」(希望那不是一個「驚嚇」吧),即使對方未必如想像中的驚訝,但我已享受那份選購的樂趣,自得其樂。


 


眼看姨姨們的手提電話已用了一段長時間,遲遲不願換一部新的手機。我不明白,為何當事人仍能「忍受」著,相反,我這個旁觀者卻看得咬牙切齒、看不過眼?因此,決定為她們兩人各買一部簇新的手機。說也奇怪,這次,我只花了一個很短的考慮時間便決定買與不買,對於自己果斷的「第一次」也顯得相當驚訝。當然,在內心深處,我仍是忐忑不安、內心掙扎了多時,不過,一想到,想太多也是徒然,何不乾脆豁出去?我知道自己的缺點,就是沒有太高的品味,因此才害怕別人不喜歡自己選購的禮物。這次,無論她們是否喜歡,至少已經滿足了我購物的欲望,為著一個未知的結果而充滿期待的心情,同時,我也獻出自己的第一次──第一次「大手」豪買兩個電話!這機會應該可一不可再了吧?哈哈!

2010年10月15日星期五

賣力養懶人

做好人難,還是做壞人難?


做勤勞的人好,還是做懶人「醒」?


 


自問不是一個絕對「好人」,皆因偶爾我也會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有壞的想頭;然而,自己又未能做到「壞到出汁」的事,經常徘徊在好與壞之間,最後變成兩邊吃力不討好。


 


在能力範圍內,盡量希望做到最好,即使不是盡善盡美,至少也盡了自己能力、問心無愧。然而,即使你做得再好,仍是有人會諸多不滿,最後苦了自己。把眼光「放遠」一點,為何別人只做到一半,卻仍能安然無恙?難道就是自己好人、容易被欺負而不敢言,所以才會被人「有機可乘」?


 


好人,我會做,但不會麻木地做,也得看對方是誰。


 


以前不相信欺善怕惡這回事,現在,卻充分地感受到當中的苦。當你以為做了本份,為他們著想,他們只會把一切當作是理所當然。假若你幫他做A,他不會覺得這是額外的幫助,相反,他只會覺得這是「份內事」,日後不但繼續把A交給你,還會加上BCD‧‧‧。當有一天,你告訴他,這是他的工作範圍,他反而會埋怨自己不合作、把責任推卸給自己等等。起初本想把工作加快完成,最後,這份額外工作,不但沒有換來半句謝意(其實從來也不曾妄想),卻反而換來抱怨連連,不是自討苦吃嗎?工作量多,並不是大問題,而這樣把問題「轉移」,卻會引申出另一個更重要的煩惱──養了一班「懶人」,他們不會思考,有問題只會說有問題,當問對方問題源於什麼,卻什麼也說不上口,一心只想別人為他解決「問題」,自己沒有深究過,哪會學懂如何處理問題?


 


明明是自己的工作,卻動也不動腦筋,只想高舉雙手便有人「服侍」自己,把難題解開,我也想當上這「筍位」啊!可惜,不幸的是,無論自己站在任何一個位置,也是不能「享用」這福利,轉而是被「差遣」的一群。


 


我不明白,新一代是如何被教導出來?責任感,應該從小培養出來。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如何在職場上生存?什麼也不理、什麼也不顧,得過且過,「扮無知」便會自動有人伸出「援手」?


 


對於一個願意學習的人來說,我從不吝嗇自己的知識與經驗,再詳細、再不厭其煩的經驗分享,也絕不是問題。然而,現在經常遇到的,卻是不肯動動腦筋,光是站著等候答案而不願找尋答案的人,這令人火冒三丈!我賣力地為他們「服務」,而他們卻不用花上什麼氣力便可以「坐享其成」,我才不作這樣愚蠢的事!


 


對付此等懶人,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明知方法或答案顯而易見,也別跟他們說出來!無論如何也要狠下心場,要他們用點力,至少,要顯示到給我看,他們「曾經」努力作出嘗試,而非站著不動乾等著,這跟古時的「懶人掛著光酥餅」(忘記了正確的故事名稱)又有何分別?


 

2010年10月14日星期四

手指指

做餅,除了為滿足口腹之慾外,其實也在挑戰自己。說真一點,現在科技發達,想吃什麼,只要跑到街上,走進超級市場或是其他商店,要買合心意的食物,根本不是一件難事。然而,為什麼仍有這麼多人不怕麻煩,繼續花時間、花心思來製造各式各樣的食物呢?原因除了是自家製的可以自行調配份量,感覺上健康一點外,另一方面也可以挑戰自己,要是能成功做出跟外邊一樣的食物,滿足感不言而喻。


 


偷懶了好一陣子,突然想「開爐」,卻不想做一些太heavy的食物。材料越簡單越好、份量不需要太多、做法也不要太繁複,翻開食譜,看到以下的餅食,不用牛油(good),只需要少量的雞蛋、麵粉、糖,便可以製作了。


 


要烘製什麼?


 


手指指‧‧‧不‧‧‧應是手指餅才對!嘻嘻!


 



 



 


可能第一次自個兒使用「唧」袋,不太懂得控制它,在「唧」花入爐前有點手忙腳亂(嘻嘻),幸好最後出來的效果也不是太駭人,勉強也有數條手指可以「見人」。餅如其名,俗語說,「十隻手指有長短」,想不到,十條手指餅也有「長短」及「肥瘦」,非常有趣。


 


掌握了這次唧花的技巧,下次會加一個「唧嘴」,方便控制力度及形狀,看來,這次我又學多了一點點了。


 


至於味道上,無論味道上還是質感上,它真的跟市面上買到的手指餅差不多,吃著一塊由自己烘焙的手指餅,感覺挺有趣呢!我相信,下次定必能做得更好‧‧‧吧?

手指指

做餅,除了為滿足口腹之慾外,其實也在挑戰自己。說真一點,現在科技發達,想吃什麼,只要跑到街上,走進超級市場或是其他商店,要買合心意的食物,根本不是一件難事。然而,為什麼仍有這麼多人不怕麻煩,繼續花時間、花心思來製造各式各樣的食物呢?原因除了是自家製的可以自行調配份量,感覺上健康一點外,另一方面也可以挑戰自己,要是能成功做出跟外邊一樣的食物,滿足感不言而喻。


 


偷懶了好一陣子,突然想「開爐」,卻不想做一些太heavy的食物。材料越簡單越好、份量不需要太多、做法也不要太繁複,翻開食譜,看到以下的餅食,不用牛油(good),只需要少量的雞蛋、麵粉、糖,便可以製作了。


 


要烘製什麼?


 


手指指‧‧‧不‧‧‧應是手指餅才對!嘻嘻!


 



 



 


可能第一次自個兒使用「唧」袋,不太懂得控制它,在「唧」花入爐前有點手忙腳亂(嘻嘻),幸好最後出來的效果也不是太駭人,勉強也有數條手指可以「見人」。餅如其名,俗語說,「十隻手指有長短」,想不到,十條手指餅也有「長短」及「肥瘦」,非常有趣。


 


掌握了這次唧花的技巧,下次會加一個「唧嘴」,方便控制力度及形狀,看來,這次我又學多了一點點了。


 


至於味道上,無論味道上還是質感上,它真的跟市面上買到的手指餅差不多,吃著一塊由自己烘焙的手指餅,感覺挺有趣呢!我相信,下次定必能做得更好‧‧‧吧?

2010年10月13日星期三

別信天降橫財


如果有一天,一覺醒來,有人告訴你,你可以獲得美金18.2billion的金錢,你會有什麼反應?如置身夢境之中,不敢相信?覺得天降橫財,「今次發達喇!」?還是明知「唔會有咁大隻蛤蜊隨街跳」,最後一笑置之?


 


莫論是US 18.2billion,即使那只是18.2元,我也不覺得自己有此運氣,可以白白「贏得」猶如恆沙的「彩金」!


 


期待已久,終於‧‧‧我「等到」看這無稽故事的機會了!


 


每次在過濾一些垃圾郵件時,也會先作一個spot check,確保將要被刪除的電郵裡沒有一些被錯誤分類的重要電郵,才會安心按下刪除鍵。偶爾也會有些漏網之魚,要以人手把它們一一刪除。想不到,一直只在《警訊》、報章、新聞裡「聽聞」的「中獎」電郵終於在電郵箱出現!(其實之前也有一次收過匿名的電話訊息,想也不想便把它們刪除掉!)


 


那是一個老掉了牙的故事,說什麼有一筆為數不少的財產等候認領,要是在限期前沒有人把它認領的話,它便會自動撥入政府的戶口內云云。故事背景已不再重要,因為只要有丁點兒常識的人也會知道,這是一個以貪婪作餌的大騙局,相信當中是「事實」的人,也是因貪念而起。還不用看畢整個故事,也能把故事的下半部說出來:要不,先要把一筆為數不少的「手續費」存入一個特定的戶口內,經過「審核」後,整份財產便可以成功「袋袋平安」;要不,便是一些不法份子覷準一些貪便宜的人的心態,借出戶口作交易用途,之後給予一筆金錢作為報酬,其實只不過是藉以來清洗黑錢而已。兩樣方法,最後同樣也會令人墮進一個萬劫不復的地步,不但「貪」變「貧」,更有可能令自己身陷囹圄,惹上官非,自找麻煩。


 


不過,世上「橋不怕舊,最緊要受」,那怕是已經出現過十萬次的「案件重演」,還是自稱精明無比的愚人,只要萬中有「一」個人願意上釣,便能成為歹徒的目標。


 


世上沒這樣便宜之事。就如家人從小教導,即使地上有錢,也要自己俯身去拾起它,它不會無故地跑進自己的口袋裡,意即世上沒有不勞而獲之事,只有花過氣力,才是真正屬於自己。過分地貪婪,只會令自己損失更多。做人腳踏實地,實事求是,雖未必能大富大貴,至少每一分一毫也花得心安理得。特別是這些莫名的「飛來福份」,稍不留神,便會變成「飛來禍害」。我雖不聰明,但也未至於愚昧至此。

2010年10月12日星期二

名。形。格

名字,是一樣很特別的東西。即使同名同姓,但性格、外貌、年齡卻可以大相逕庭。名字可以相同,但身分卻是獨特。擁有相同姓名,只不過是純粹一個巧合,兩個身處在不同地方、背景不一的人選用同一個名字,往後的發展及前途各異,所走的路不也一樣。


 


在大學時,有兩名同名同姓的同學,入讀同一學系,名字叫法一樣,只是寫法有點不同,但已為我們一班朋友帶來不少娛樂的話題。她們更成為一對好朋友,活像一對形影不離的孖公仔。有你,便不會忘記我;記著我、也會同時記著你,這樣的關係,以一條無形的線把她們拉在一起,感覺應該很特別吧?


 


打從小時候讀書開始,直到畢業後工作,總會認識到來自五湖四海、不同階層的同學、同事、朋友,在同時間,我們會在不知不覺間進行歸納法,把不同人的姓名、性格大約歸納為不同類別。有趣的是,有否發覺,當你聽到某些的名字,即使那是一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腦海也會開始進行「拼對」工作,對某些人、某些名作出一些假設,例如:名字A的人,多是麻煩多事之人;名叫B的人,多是俊朗不凡、嬌俏可人;名叫C的人,多是不拘小節之人(A、B、C只是一個代號)‧‧‧等等。你可能說這種想法是沒有根據、不科學,但的確,這種不太科學的「個人推論」在某程度上的確能應用在生活上,其可信度、準確性也不低呢!


 


對陌生人先入為主,可能不夠客觀,更可能會影響對對方的看法、或有偏差。因此,這種initial的歸納法只能用在初次見面,之後,仍是要透過相處,才能認清對方的性情、品格。要是了解過後,發覺對方並不如想像中的壞,便會喜出望外,反之,便會覺得對方跟名字「不相襯」,繼而更新潛藏在內心的「資料庫」。


 


雖然這想法有點無聊、無稽,但在平淡生活中,偶爾玩玩這樣的「歸納」遊戲,從而猜出對方的性格,未嘗不是一件有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