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2日星期五

教人不易


教人,是一件勞心勞力的事。當你明白一件事如何運作,便會覺得事情十分簡單,但當要把過程跟其他人詳細說出來時,卻可能比想像中更複雜。對方的領悟能力佔了重要的一環,其次,教導者的表達能力也不能忽視。要是兩者未能互相配合,即使面對一件再簡單不過之事,也可以花上不少時間來解釋。


 


能輕鬆地學會一件新事物,對雙方也有著很大的益處,省卻了不少時間、心機。每個人也當過受訓者及訓練他人的角色,兩者之間,哪一個好當?坐著動也不動,只要專心地聽講,便能把知識吸收,該是最好當的一個「角色」吧?然而,我們總會嫌這嫌那,不是說內容沉悶,便是「投訴」講者的說話技巧欠奉,既不能把事實之全部全數傳授,能吸收進腦袋裡的資料,最後只會大打折扣。另一邊廂,訓練者卻會埋怨聽講者一點也不「受教」、不專心、凡事不上心、「水過鴨背」而未能過目不忘,覺得無論自己多用心講解,對方也不在意,即使說上千遍萬遍也是徒然。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永遠無法化解。


 


講解,是一種考驗耐性、毅力及說話技巧的過程,不是一時三刻便可以訓練出來。以前只是當學生,被動地聽著老師講書,當老師問學生有沒有問題時,大家總是變得靜默無言。多年後,雖沒有當上老師,但也有當過補 習 老師、甚至在職場上傳授一些資訊給其他同事。這時,方發覺,要當上一位instructor一點也不易,平鋪直敘,只會引來他人呵欠連連,沒提問或反問,並不代表沒有問題,有時候,更連自己是否明白也不知道。


 


「一理通、百理明」,要開竅,有時候,就是得靠那「叮」一聲的一個magic moment,要是沒有經過腦袋裡的反覆咀嚼與思考,是無法明瞭當中的道理。要「死記」、靠背誦,是無法把所需要記下來的事牢牢記著。


 


教小孩難,教老人家也不易。當你以為對方已是一個久經歷練的人,應該一說便明白,可是,上了年紀的人,記憶力卻會漸漸衰退,吸收能力不復當年,同一句說話,要說上數遍,對方才能勉強記下來。但只要時間一過,他們又會把早前所聽所記的話,忘記得一乾二淨,要是少一點耐性,很容易便會按捺不住而大傷和氣。


 


彼此間多點互動,有問有答,才能加快學習過程,才能令學習變得有趣愉快。以前我會羞於啟齒,不敢發問,部份原因是自己害怕問了一些不該問的無聊問題而被人取笑,另一原因,便是有時候連自己明白或不明白的地方也不知道,這樣,如何能「發問」?後來發覺,只要專心一點,找到一個能打開「腦筋之門」的一扇縫隙的方法,便能立即「開竅」,甚至成為問題少女,不停發問。通過發問,才明白自己學懂什麼以及不明白那些地方,同時間,講者才能更有效地作出針對性的深入講解,雙方面才能有所得益。


 


現在才明白,問題不怕傻、不怕無聊,也沒有對與錯之分,只要敢於啟齒,學習才能更有效、人才會更進步。要是有一刻,當我問題問得越多,這便代表我沒有「發夢」,吸收到的知識也更多。同樣,我也不介意別人向自己提問,敢問,代表想「學」更多,因此,問題從來不會嫌多。

6 則留言:

  1. 教人從來不易,所以好偑服當老師的,我就沒有這份耐性啦!

    回覆刪除
  2. 教人同幫人都唔易, 唔係人人想學, 人人想人幫的. Everything requires thinking. 唔想, 唔明永遠學唔到. 工場内, 做 psyc thesis 最好的了. 嘻嘻

    回覆刪除
  3. 我就喺比人教極都唔明嗰個

    回覆刪除
  4. 我都好驚我下年出黎教書會教極小朋友都唔明...

    回覆刪除
  5. 教五六十歲的阿叔最難,他們往往覺得自己食鹽多過你食米,細路,你識乜呀!

    回覆刪除
  6. 我都好怕教著d講極唔明的人,唔知係佢有問題定我有問題~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