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跟IFC的「結合」,本是天造地設的一對。蘋果的「Hi-Tech」加上IFC的高檔,兩者本應一拍即合,在互惠互利下,應能擦出非一般的火花。商場人流大增,產品「級數」得以加倍提升,實在有百利而無一害。
對此產品愛不措手的人固然多,然而,一些希望藉它而賺錢的人也不少。每次產品一出,總會引來「全城哄動」,既想先睹為快,更想一試新產品,走在科技「最前線」,因此旗艦店的出現,正好符合這目的。有一個產品總匯在眼前,令用家看得順心,買得放心。
可惜,蘋果的「魔力」實在太驚人,遠超出預期的效果。除了吸引固定(及潛在)的用家外,還吸引了一批希望藉「即買即放」來賺錢的人。電話,在他們眼中,只是一個賺錢的工具,而不是生活用品。為了「快人一步」、賺取買賣「差價」,不惜在外不眠不休地排隊露宿,為的只是轉售圖利。往「好」的方面想,這的確是一個製造另類「財路」的機會,不得不佩服他們的腦筋轉數何其快捷。可惜,他們的出現,卻產生了不少意想不到反效果──混亂及擾民。
一個人流多的商場裡,「屯積」了一群「購買欲」高昂的「貴賓」,對店舖而言,熱鬧總比冷清好,在熱鬧的氛圍下,更加加速了購買的欲望。他們不愁客源,銷路更加不用擔心。然而,對商場,甚至在商場經過的途人或客人,卻會造成一定的滋擾。偌大的商場,被重重的「排隊黨」包圍,令本來已是水洩不通的地方,變得更加狹窄侷促,偶然更會因小碰撞而發生爭執,破壞了寧靜和諧的氣氛。對其他商戶而言,更是頭疼!人脈沸騰,四周鬧哄哄,可是,大部分人卻是「過門而不入」,寧願花時間「靜坐」,也不入其門消費。看著它門庭若市,排著隊送錢給它,令人看得牙癢癢!
人流,計準了;
Noise,計好了;
「勢」,造到了;
兩者本應可以攜手「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然而,他們卻偏偏計算錯誤,低估了「第三者」──「水貨客」出現的威力。他們把「安寧」的秩序搞砸,令「家」不成「家」。試想想,他們還只是處於「新婚燕爾」的階段,還沒有熟知對方的「脾性」,一切也在摸索的階段中,便已經被一班不速之客擾亂其「生活」,在未來可見的日子裡,只要有「新成員」(新產品)出現,「第三者」便會再次出擊,「攻陷」他們的「生活」。「分開」嗎?又心有不甘;忍受下去,便得繼續忍受著苦果,兩者的「關係」,備受考驗。
陰謀論一點來看,這是否蘋果在「嫁給」IFC前,早已部署好的「巧妙安排」?還是,只不過是憨直的IFC低估了它的魔力?可惜,「米已成炊」,一切看似已成定局,已經不能走「回頭路」,唯有繼續忍受它所引來的「狂蜂浪蝶」,找出一個較妥善恰當的方法來把問題解決,把「第三者」擊退,否則,只會影響雙方的「感情」。
大部份都係炒家,睇到都覺得煩!
回覆刪除蘋果店係香港開,簡直是照出港人猙獰面目的照妖鏡...
回覆刪除算喇~我呢d無錢買的平常人,免得過都唔好去嗰度,除非想開眼界囉!haha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