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害怕發問,害怕別人拒絕回答自己的問題,害怕錯問問題而顯得自己無知,即使滿腦疑問也不敢開腔發問,因此,縱然敢想,也未必敢問,只會在人少或不影響他人下,才會靜悄悄地向他人旁敲側擊,尋求答案。
同樣地,我們也不喜歡別人向自己提問,對別人懂得發問、一語中的而感到嘖嘖稱奇。然而,這卻帶來另一個煩惱:要是對方問的是一個good question,差點兒要拍手讚好,但是,要是自己不懂回答,豈不是啞口無言,令自己無地自容(當然,那些為了不欲背上責任而事事推說「不懂」及「不會」的人除外)?
問與答,原來是一種學問。
不禁在想,有時候,被人提問,其實也是學習的一種。要是自己懂得回答,當然可以把對答當作是知識上的分享,你教我,我教你,知識才得以交換及流傳開去。要是不懂回答的話,更是一個好機會,嘗試從不同途徑找尋答案,印象會更加深刻。
然而,發問也要問得恰當、問得合時。有沒有試過,被人提問(甚至質問)到幾乎火冒三丈?覺得對方「問長問短」,討厭到極點?這跟對方發問時的態度有著莫大關係。試想想,要是對方虛心發問,自己也會「好言相待」,不好意思向對方發脾氣耍性子吧?要是對方咄咄逼人,縱然答案已在嘴邊,也巴不得把它吞回肚裡去!
往好的一面想,人家向自己問問題,某程度上,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信任吧?要是對方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回答或回覆某些事項,對方才懶得找自己呢!要是能成功幫助對方解決疑難(或至少顯示出自己已盡了力),也是肯定自己能力的一種方法,reputation才能慢慢建立起來。
我是一個很典型──羞於發問的人,因著多年來的「必然訓練」下,再不想,也得硬著頭皮「開金口」發問。要是幸運地遇上一個無私的人,有問有答,這個過程,也是挺愉快的。然而,總是有一些人喜歡以刁難人為樂,態度欠佳。縱然不是問非所答,也會先帶人「遊花園」,浪費大家時間。面對這些人,有兩種對策:要麼,早看穿對方希望別人「知難而退」的心計,繼續「死纏爛打」,得不到答案誓不罷休;要麼,為免吃閉門羹或是換來一張臭臉(最討厭受人臉色及白眼!),從此跟對方劃清界線,禁絕一切疑似有「問號」的說話,以免自討苦吃。
「人版」在前,深知被拒及被玩弄於股掌中的感受有多難堪,同時,更不想成為別人眼中的「討厭人物」,因此,盡可能、盡能力也會「有問必答」(大前提是在自己知識範圍內)。當然,發問者的態度越好,回答能力也自會有所「提升」。
慶幸自己再討人厭,當人家在某些範疇上需要幫忙時,仍會想起我(或是他們無從選擇,哈哈),至少,我還有一點點可利用的價值,而不是連硬著頭皮向我發問也不願意吧?
只要肯試,甚麼都可以改變的,
回覆刪除,多謝你的分享!! ~~ '''''''''' ~~~ 我又有新的手繪漫畫發佈 , 如果得閒黎我個YAHOO BLOG 睇下 ~~~ ''''''''''
年輕時的我也是很沉默的,很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變得大膽了,也不會太介懷啦!
回覆刪除出嚟行梗比人問的了. 有做功課的定比他人知得多. 有冇真才實學一問就知啦, 嘻嘻
回覆刪除In my first job, I had to give presentation of my finding to the experts. Most of them have phd from Harvard, MIT or Stanford. Some even have degrees from all 3 schools. 哈哈
我都好怕唔識答人...
回覆刪除我唔怕唔識答問題,因為好少人問我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