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我們說得有多清高,說到底,我們做人做事,某程度上也期望得到別人的認同,繼而被肯定,令我們在未來的日子裡,更有動力去把工作做得更好。
在公司裡,我只是一個低調的人,不會四出跟人social,經常「閉關」做事。在工作過程中,自會跟不少人接觸、打交道(幸好不是「打交」)。名字,慢慢在各部門的同事口中「流傳」開去。跟同事接觸的機會多了,對方知道自己的工作範疇,但凡遇上問題,自會向我發問。當前來詢問的人越來越多,要解決的問題越來越繁複時,便會有說不出的懊惱。在工作上,我是一個急性子,盡可能也希望把問題在同日處理,一心(一手)幾用,是常見之事,偶爾會因怕未能如期完成而感到煩躁不安,對外的「笑容」自會減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因而覺得自己難相處、甚至惡形惡相?
然而,這擔心看似是多餘。
看到別人對自己工作上的肯定,令差點兒「淹沒」在繁瑣工作的我,帶來一點小安慰。有事相求,口吻、態度必定「轉好」,這些恭維的說話,聽得不少,孰真孰假,我不會求證,但求做好本份便足夠了。誠然,「問心嗰句」,仍是有點沾沾自喜。以前,我會覺得,別人向自己發問,給自己難題,是職務之一,看似理所當然。然而,經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後,方知道,「被問」,原來也是一種榮幸。試想想,要是一個人沒什麼技能可言,什麼也不知道,為人處事不合作,誰會願意向他(她)求助?
我常以「惡人」自居,但再「惡」,也只不過是處事認真一點,沒半點嬉皮笑臉而已。熟知我性格的人,便知道問題一經我手,從不會被輕輕帶過(俗語說:「hea」過)。只要發問者不是帶著「命令式」的態度,大多數也會超額完成。要是對方願意聽自己多一點意見的話,更會「傾巢而出」,把相關或更多的資料一併交帶清楚。
這些一點一滴的付出,無形中為自己打好了根基。大部份的同事,對自己更進的事項都滿有信心,知道我並沒有信口雌黃,「講得出,做得到」,做不到的,一定會事先張揚,不會給人家一個假希望。誠信,慢慢建立起來。昔日,我說一句,人家總會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來挑戰我,要不是註明出處是來自某某的話,更要多番更進及解釋。隨著時間的過去,跟我接觸及合作的人漸多,他們慢慢知道自己的工作質量如何,畢竟,「觀眾」的眼光是雪亮的,對我而言,信心自會增加。自此,只要我說一句,他們便多半選擇相信,不再事事質疑。感謝他們對自己的信任,令我更可放心把工作做得盡善盡美。
我的自信,來自人家對我的信任。要是對我有信心、不抱質疑之心的話,我敢說,我一定會盡力把工作做到一百分。我雖未必是「指路明燈」,但我卻不會笨得以自己前途作賭注,把工作搞垮,對我也沒有好處啊!
我不會期望每人都讚揚我的工作,更不用宣諸於口(偶爾出口讚幾句,會更開心)。只要對我投信任的一票,放心把工作交給我,就是對我肯定的最佳證明。
工作上被肯定,「我有say」,看來我已開始做到。接下來的,是如何調整自己的soft skills,令人知道我在處事嚴謹、不苟言笑的同時,也有佻皮幽默(我有嗎?!?)的一面。「威信」已逐漸建立起來,是時候開始變回柔弱、平易近人一點,我可不想當一個令人「聞風喪膽」、敬而遠之的人呢!
能夠在公司找到定位,有自己的一套,其實也是一件好事!
回覆刪除同事們對妳的肯定得來不易,是迷迷花了許多時間和努力才建立得來的!
回覆刪除有時候,在嚴謹跟輕鬆之間的分界也真是很難拿捏。
回覆刪除其實令人聞風喪膽都唔錯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