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皮膚幼細嫩滑,因此感覺神經較敏感,不論是冷熱癢痛,喜歡就喜歡,不喜歡便直接嚷著說不喜歡。基於萬千寵愛,事事被呵護照顧,即使只是丁點兒的損傷,也可看成天大的傷害,大叫大嚷著說「好痛、好痛」,如此一來,既可以引來別人的關注,同時,也可以得到家人的呵哄。
小孩子大發嬌嗔、說一句「好痛啊!」,大人便急忙地在「痛處」上吹一口氣,這一口氣,有著一股神秘力量,彷似一名魔術師在施以變法一樣,一呵氣,痛楚便頓時消失,再苦著臉,會立即再展歡顏。這些所謂痛楚,只是催化劑,最終目的,是引來別人的關注及呵護。
或許,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經歷大大小小的磨練,昔日的「薄皮」,不是已經變厚,便是在受傷過程中結疤結繭,感覺漸漸被磨蝕,敏感度大大減低。一方面,可以說忍痛能力漸漸提高,不會再為芝麻綠豆之小事而大呼小叫,另一方面,卻深知自己再不是一名無時無刻也有人在身旁給自己呵一口氣的小孩,要學習成長、學會堅忍,不能再輕言呼痛。
我的「面皮」雖薄,但卻天生皮粗肉厚,對身體上的痛楚,有著非一般的能耐。面對一些輕微的傷痛,固然能把它當成蚊叮一樣,那怕是痛入心屝的痛楚,也能咬緊牙關捱過去。不是嗎?歌仔有云:「小小苦楚等於激勵」,加上,在父母的不斷提醒下,「你大個喇,少少痛都唔忍得?」,慢慢便被訓練成忍痛能手。
一直以來,對於自己在遇上身體上的傷痛,能不吭半句聲而感到「自豪」,總覺得能忍受得了痛楚,不會輕言說痛,是堅強的表現,一點也不懦弱。可是,現在卻有不一樣的看法。「強忍」跟「耐痛」是兩回事。某程度上,痛楚,是身體發出的警號,從而警惕及警告自己,有機會面對危險而要倍加小心。要是把痛楚當成了太理所當然的事,當痛楚加劇而不加理會的話,除了身體須受著皮肉之苦外,最怕便是直到某天劇痛難當時,才急忙就醫,要是那時方發覺身體出現毛病,延誤了病情,後果堪虞。
要在痛與痛的邊緣,正確地指出何謂正常的小傷小痛、毋須大呼小叫,以及何謂不正常的抽痛,需要立刻更進求醫,一點也不易。過分緊張、太在意痛楚,令人覺得自己大驚小怪,把自己看成「狼來了」,沒有人會相信那是「真痛」;相反,看輕痛楚的威力,以為自己可以練成「百忍成金」的上乘功夫的話,最後還是苦了自己。
昔日總覺得,越能耐痛,人越厲害。可是,現在反而怕被這種「優勢」所拖垮。感官越來越不分明,明明是痛,卻要笑著說「沒事、沒事」,感覺被混淆、模糊不清,不知不覺間,真感覺在逐漸被蠶食,潛在危險便會增大。因此,不時提醒自己,在適當時候,仍要把痛處說出來,當作是解脫也好、發洩也好,一定要學會說「痛」,才是健康的做法。
我也是個極度忍得痛之人,當年斷了手指也沒流一滴眼淚!
回覆刪除After I gave birth to Cole (C-section), my nurse kept saying I should use the pain reliever and I told her that I was fine... :-p
回覆刪除* I read fast, it's really good and kept me reading till I finished all chapters! Congrats to your first book! I guess I must have missed it! Is this going to be your second book?
嘩,唔好亂忍痛啊,我最近都p左,而家都仲係有d痛...
回覆刪除人係血肉之軀喎~痛就痛囉~無需要忍格!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