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無處不在;意外,隨時出現,因此我們無時無刻也要提高警覺,盡量遠離危險,避免意外的發生。然而,意外之事,總是超出人預計範圍之內,任憑再小心謹慎,它要是「喜歡」跟自己扯上關係時,仍是無可避免。
曾說過,在一群人中,我傾向於走在後方,主要原因是希望所有人在自己視線範圍內,不怕有人迷路、走錯方向等等。即使有問題從後方出現,至少有自己從後保護,讓其他人先行走開(或離開)。及後,發覺即使自己守在「殿後」的位置,意外卻偏偏在前方發生。為此,只好再次改變「策略」,嘗試走在前線,轉為「先頭部隊」,要是有什麼風吹草動,自己也可以充當「遇人擋人」的功效。
可惜事與願違,天意總喜歡作弄我。當我在後方,前方便「出事」;當我抱著「首當其衝」的職務時,意料之外的事便會在我背後發生,感覺上,無論自己身處何方,仍無法減低小意外的發生,內心十分難受。不禁在想,是我這名「G4」保護不力?還是我太疏忽大意,未有盡力做好照顧他人的本分?
幾經思量,大概知道問題所在。
原來,我只懂在「人前人後」作出保護,卻忽略了「左右」的問題。
街上狹窄,為免阻礙其他人使用同一條道路,未必每次也可以並排而行,順勢便會單行而行,走路時會有先後。即使跟人家並排而行,我也習慣地站在左方,問題便出於這裡。不論是行車、還是走路,在香港,是「左上右落」。站在街上,車輛多是從右邊駛往左邊;電梯門(要是單門而開)都是在右邊拉合;拉(或推)玻璃門,多是使用右邊的門。
原來,帶有危險的事,大部分都是從右方而來。
要是我能加以配合,改變習慣,轉為站在右邊,便可以阻隔著大部分危險的事發生。不知道你們有否開過這玩笑,在一條不熟悉的馬路上,要過馬路(大前提是沒有行人過路燈),最「安全」的做法,是站在陌生的路人的左方,即使有什麼「風吹草動」,自己還有時間反應甚或走避。當然,這只是說笑而已。然而,在充當「保護」角色時,這便是「至理名言」。
經一事,長一智,碰壁無數次後,終於找到一個看似可行的方法,否則,又要再次為自己的「位置」而苦惱了。然而,我可以預計得到,當自己開始實行「靠右」走時,一定會增加與人碰撞的機會,希望不會因此而惹人生厭吧!
我今日都好多壁碰左...
回覆刪除危險在右方,站在左方就相對地安全,這是迷迷的經驗之談^_*
回覆刪除地球好危險呀~!無論你喺前後左定右架!
回覆刪除感謝分享!農曆新年快樂!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