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貴乎互相尊重、體諒及忍讓。「若要人似我,除非兩個我」,一凹一凸,既能互補不足,還可以取長補短。然而,當「兩個我」(即性格相似)同時出現,會更加感同身受、更明白對方的需要而作出體諒?還是彼此「堅持」己見、互不相讓?
誰不喜歡當上公主/王子/皇帝/皇后,被其他人呵哄?誰喜歡永遠當「服務」別人的人?能無條件地被寵愛、被關注,是幸福的,然而,世上是否每人也得享受這種尊貴無比的待遇?
聽過不少人說這句話:「我夠想有人氹我咯!」
是的,誰人不喜歡被人哄(氹)?被哄的人,只需接受別人為自己帶來的驚喜與歡樂,不需費半點心思。被哄得高興時,會笑開懷,但當「氹」得不夠賣力,便會怨聲載道。然而,誰有義務去哄另一個人?誰又能擁有「一世被氹」的權利?
逗人歡樂,別人高興,自己也開心。可是,當哄人變成指定動作,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時候,問題便會出現。人只會越來越苛求,覺得被哄的「力度」不足以令自己「更」高興,本來該值得高興的事,也會變得掃興。人要活得快樂,重點還是在於「你氹我、我氹你」,你快樂時我更快樂,把正能量互相影響,「快樂指數」以幾何級數遞增,才能造就更美好和諧的環境。
世上總有一些只求付出(氹人)而不望回報(被氹)的人,可是,人終究是人,說完全不望回報,是騙人的,或多或少,也希望能得到被認同,他們樂於在99%的時間來哄人、禮讓別人,但仍有1%是希望別人哄哄自己(只是程度上有差別而已)。要是連這1%的被權利也被剝奪的話,不是很可憐嗎?
不禁令我想起,早前某出爐視后的「互頂論」,當中的「頂」,可以看成是「頂嘴」、「頂頸」或「難頂」的「頂」,同時,也可以解說成「頂住」(撐下去/忍讓)的「頂」。的確,每個人也有「難頂」的一面,你可以選擇毫不忍讓,在面對不如意時,立即爆發出來,皆因別人會「忍」嘛!長此下去,「忍」的一方繼續「忍」下去,「爆」的一方,變本加厲的「爆」下去,漸漸會變得失衡,世界只會變得越來越負面。要是有一天,連忍耐力強的一方再無法「忍」下去時,結果只得一個:不歡而散。
從來,我也知道,自己沒資格、更沒權力去「受氹」。同時,自己不是一個口甜舌滑的人,更不會以甜言蜜語來哄人,但卻是一個忍耐力強的人,對無理之事,雖然心感不滿(或會浮於面上),但盡可能也不會宣諸於口,以免跟別人發生口角。我不懂做一些「氹」出面的事,未能為別人帶來更大的快樂,未能贏得人家歡心。但在面對紛爭或意見分歧的時候,在不影響大局的大前提下,我還是選擇「頂下去」(忍讓),畢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氹」跟「頂」,看似是兩碼子的事,完全「風馬牛不相及」,但是,細心想,兩者方法雖然截然不同,但終極目的也只不過是為了減少紛爭及爭拗,令身旁的人快樂一點,就此而已。
「氹」人,多是「氹出面」,容易令人產生快樂感覺。但是「死頂下去」,卻是較隱藏,不是人人能感受到當中的用心良苦,相反,更容易被誤會。原來,「氹」人難,「頂」更難!
要是,在某一刻,腦海中閃出「我夠想有人氹我咯!」的念頭時,請細心想想,這「氹」,是否單純地希望別人哄自己開心?還只在某些事情(或爭吵)上,希望別人放棄原則而順從自己的意思?
氹又好,頂又好,最重要是看對象!
回覆刪除我總係覺得「頂」呢個字好難聽...
回覆刪除成日咁頂法,好易頂唔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