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1日星期三

背後的‧‧‧



你是如何把一個人認出來?憑臉孔?憑身形?憑聲音?憑步伐?憑氣味?憑感覺?


 


每個人也是獨特的,你可以憑著對方某一個特質(或氣質?)而把對方辨認出來,而我,除了憑著以上各項而把人認出來外,還有一個「祕技」──腦後勺(俗稱「後尾枕」)


 


有人選擇站在最前線,做領袖、「揸大旗」,然而,我卻習慣了站在人群的後方。或許是欠缺領導別人的信心、沒有安全感,怕走在前方帶領別人走錯路,因而選擇站在後方。當有人做「領隊」時,定必需要有人「殿後」,確保整隊人「齊齊整整」、沒有把任何一個人遺漏,而這個角色,多數是由自己來「擔任」。雖算不上十分稱職,但相信總比走在前線做領導員為佳。


 


或許,就是習慣了站在後方,前方的人的背面,全都逃不過自己雙眼。經過年年月月的訓練下,不知不覺地訓練出這個「認人技巧」來。單憑背部(再清楚一點,是「後尾枕」),便得知誰人在前方了。雖然未必能百分百準確地憑著人家的背部而把對方認出來,但當中的準繩度也算是挺高的。常笑言,要是對方有一天把髮型改變了,這種認人方法便告失效,直到自己習慣了對方的新形象後,才能從新以「背」相認。


 


一旦自己的步伐變快,超越了別人,從「包尾」變成「帶頭」,仍會不自覺地向後看,一來,是怕別人跟不上自己的步伐,二來,是怕自己走錯路而跟其他人「失散」。既然如此,不如乾脆「殿後」,寧願自己走快幾步,以增加安全感。


 


要是有一天,當你看到我落後於人群中,並不是因為自己走得慢,只是我覺得,走在後方,可以觀察到更多不為人發現的人與事,包括別人的腦後勺。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能確保整隊人「整整齊齊」。想逃出自己的「法眼」?看來挺難了。

3 則留言:

  1. 雖然走在最後,但卻看得最多!

    回覆刪除
  2. 我都慣左後排,有時頂硬上要喺前面真係好唔知咩事...

    回覆刪除
  3. 我呢D……行就行先,死就死先,企就企兩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