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7日星期二

加分或扣分

考試選擇題,答對有分,答錯不扣分,因此,要是面對答案不肯定的題目,還有四分之一(1/2 1/31/5)機會答對,即使機會再微,仍會冒險作答。後來,老師們可能怕太多學生胡亂猜答案的情況出現,索性把計分標準改掉,答對固然有得分,然而,答錯得分不成,更會被扣分,出現雙重失分。作為學生的我,當然不太喜歡這制度,除非對答題有百分百信心,否則,只會加重答題的壓力。


 


我們日常生活,不是跟這種選擇題得失分很相似嗎?做得好,未必有分加,但表現得差,定必會扣分。畢竟,答對的機會只有1/21/3、甚至1/4,相對來說,答錯的機會率卻是1/22/33/4(全是是超過百分之五十啊!),難怪,失分容易得分難。同樣,獲得讚賞的機會少,被批評的機會多。


 


好與壞,從來都是主觀為先,客觀為後。要是對一個人先入為主的話,印象分大減,要從後追回已失的分數,且怕要比別人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行。


 


什麼情況下會加分?什麼情況下會減分?


(以下只是一些例子,並沒有歧視或醜化成份)


 


看馬經:無論是在街上、車上、公園旁、投注站前,只要「一報」在手,「勤力」地專心「備課」,立即扣分;


 


搖腳:從小被教導「人搖福薄,樹搖葉落」。從來也不明白,搖著身(特別是雙腿),有什麼特殊意義?雙腳發抖,理應只會在寒冷的日子,唱著「冷得我騰騰震」的時候才會發生吧?再扣分;


 


目中無人:有些人,字典裡只有「我」──凡事自我中心,只有別人遷就自己,而從不會作出妥協的人,再扣分;


 


斤斤計較:凡事計較,有利於自己時會立即飛撲出來,但在計算過後,覺得有吃虧的風險時,便會立即張開「保護網」,令自己置身事外,分數立即「扣上扣」;


 


得把聲:惡人先告狀,明知理虧,卻又硬撐著,歪理當真理,以為只要比別人大聲,道理便在自己的一方,蠻不講理的人,怎能不扣分?


 


讓座:我不否認,某些市民在車上遇到有需要讓座的乘客不聞不問,要不是低頭小睡便是忙著把玩手上電話。對於能觀察四周,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協助及讓座的人,更加值得掌聲鼓勵!加分再加分!


 


有禮:在還未影響他人前已先說「不好意思」,「多謝」、「唔該」經常掛在嘴邊,那有不加分的理由?


 


瞻前顧後:對身邊的人與事表現出關心,能顧及其他人的感受,繼而作出關心的行徑,不會只顧著彈奏「潮州音樂」──「自己顧自己」,當然要加分以示鼓勵;


 


還有更多未能一一盡錄。


 


我們在別人身上挑骨頭而減分的時候,捫心自問,我們自己有沒有作出自我反省,努力在人前做好自己,令自己加分?

3 則留言:

  1. 重有食煙講粗口,一定扣分!

    回覆刪除
  2. 我忽然覺得有d似擇偶條件:p

    回覆刪除
  3. 要避開以上呢D人,以後要做快閃黨先得!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