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害怕被人說成無知,被取笑什麼也不知、什麼也不曉,因此,我們努力去學習,希望從不同層面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做一個有知識、有常識、明事理的人,而不是一個不懂得面對及解決問題、甚或被問得啞口無言的人。
知識,可以透過正常渠道(例如,書本、上課)來學習,但常識呢?很多時候,只能從生活中體檢,才能增加自己「實戰」經驗。當然,在某些事情上,還是知得少比知得多為好。
比方說,我們知道,要是目擊(或發生)意外的發生,便需要尋求警察的幫忙。報警,打九九九,小如三歲的小孩子也知道的常識。但當真正發生事端時,是否敢於報警?能否冷靜地向警方道出事情的來龍去脈?相信大家也聽說過,有一些少不更事的小孩子,以為報警是一件有趣好玩的事,虛報事件時有發生,除了浪費警力外,還有機會延誤真正需要警方協助的事宜。
對於我這等「認真」的人,即使真的需要警察的幫忙,明知有此需要,卻因從沒有經驗,最後還是會有點不知所措、手忙腳亂,在別人眼中,看起來便像一個什麼也不懂的無知婦孺。當中的程序,一向只是在電影、電影內才看到,真的的辦事程序,不在其位,怎會了解?
又例如,當遇上不公平、不合理的待遇時,需要投訴、更進,對一個從沒見過「大場面」的人(例如自己)來說,只會摸不著頭腦,茫無頭緒。從哪兒說起?從哪裡尋求法律意見、正確程序該如何等等,猶如大海撈針,大失方寸。
不禁在想,偶爾面對一些「疑似無知」的人時,總會禁不住在心中暗忖對方「怎麼樣連這樣簡單的事也做不來?什麼也不知、什麼也不懂!簡單如此的common sense也不懂,真是無知兼白痴!」。然而,想深一層,或許,只是誤會了對方,對方只不過是當局者迷,繼而造成盲點,才不知下一步該如何走。更可能是,對方根本從沒想過自己會遇上某些事情,如此一來,又怎能作出正確的程序或解決方法呢?
我們會羨慕那些能知天下事的人,覺得他們無事不知、凡事都曉,巴不得跟對方學回「一招半式」。但原來,在某程度上,無知也是一種幸福,只因他們從沒「那種命」去面對某些難題,換句話說,他們的生活,「樂」比「憂」多,不用為瑣事而煩惱。
不是嗎?好端端的,怎會需要警察的幫忙?頂多只是在路上向他們問問路,在過馬路時「額外」小心,跟著便與他們「擦身而過」,就此而已,跟本不會有跟他們打交道的機會;
好端端的,怎會需要找律師尋求法律意見?大不了只是在買賣(例如車、樓)時給他們「賺一筆」,就此而已。這樣跟律師見面(其實可能只是跟他的同事交涉而不是見律師「真身」),感覺還不錯嘛,至少已成為車主或業主,實在「可喜可賀」!
因此,在跟人比較的同時,某些「經歷」,還是少碰為妙。不用為未遇過(或試過)什麼而感到失落。相反,更要為自己的「清白之軀」而感到自滿及驕傲,證明自己一直也是活在幸福快樂中,從不需為一些惱人的事而煩惱。
我寧願給人覺得自己無知,也不想被人覺得自己過分「神色自若」,甚至「飽歷滄桑」。這時候,巴不得大聲跟人家說「我不知道啊!因為我從未試過!」。
夠無知、夠白痴了吧?
有好多野唔試好過試啦!
回覆刪除公司好多人都係扮無知架喇~我都想扮吓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