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覺得,六歲前的小孩,多是天真可愛。六歲後(即升上小學後)的小孩子,接觸的人多了,天真,仍是有的,可是,當中卻慢慢變得有點「小大人」的感覺,縱有一個小童的軀殼,但言行舉止卻會模仿身邊的成人,一派老氣橫秋的樣子。要是這小孩反應異常「敏捷」的話,更可能每天上演著「城市論壇」或「學界辯論比賽」,每天跟他們鬥智鬥力,要不是累死,也會被氣死。
其實,能跟小孩子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聊天,哄哄小孩,是一件令人心情愉快的事。無可否認,要是眼前的小孩,能跟成年人的對話接得上,的確十分「過癮」,但想深一層,才不過幾歲大的小人兒,外表上已打扮得活像一個成年人,人細鬼大,該有的童真及純真的一面卻全然不復見,不是很可惜嗎?要長大,還有漫漫長路,要是連那幾年間的童真也剝削的話,實在太可惜了。童真,建基於簡單的心,太早令他們知道複雜而殘酷的現實,只會把他們的可愛逐步蠶食。
某天,遇上一對母子。看上來,小男孩就是上文說的不大不小卻自以為長得很大的「小大人」,基本上跟可愛拉不上任何關係(別說我歧視啊!只是第一主觀感覺而已)。起初,沒有太留意他們,直到聽到他們之間的對話後(不是偷聽啊!只是他們說得比較大聲吧),對小男孩完全改觀。他像是一個擁有如技安身形的小霸王,但內心卻是比大雄更天真可愛的小男孩。他與母親之間的談話內容,大意是有關某商場的推廣活動,只要消費特定金額,便可以得到某某禮物。小男孩未能完全掌握金錢的概念,不知道「數百元」有多少。他的母親笑言把他「賣掉」也可能不足額,需要補回「差價」。要是小男孩是一名「老人精」的話,他可以駁斥說賣其他東西來填補「差價」,甚或說自己的價值遠高於那金額(或是有其他更有創意的答案?)。然而,眼前的小男孩,卻天真地問道:「賣了後,可以買回來嗎?買回來可以有多少錢?」。雖然小男孩「斤兩十足」,以每斤計的確可以賣到很多錢,但說實在,誰家父母會願意把自己養得肥肥白白的孩子賣掉?
就是這一句「買回來」,令我覺得這小男孩與眾不同!
我們有多久沒聽過這些天真得令人發笑的傻話?我們會否訕笑會說這些傻話的人?我們會否過早要小孩子成長?小孩過分早熟,家長們揠苗助長式的教育,是否需要負上部分責任?或是,連坐下來跟小孩子閒聊的時間也沒有,只是著他們「自己玩」或「別古靈精怪唔好玩」?
天真的傻話,雖然未必有任何意義,但至少,當小孩子還會表現天真的一面時,證明他們還未被環境所「污染」,實在是可喜可賀!童真,千金難求啊!
純真的心會被時間洗擦,年月將童真磨滅,所以年紀越大就越現實啦!
回覆刪除斷斤買番黎真係好好笑:p
回覆刪除我想知嗰個媽媽點答?會唔會話:想買第二個返嚟?
回覆刪除